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正文

科技部和上海市合作 四年在RFID等领域获重大突破

作者:科技日报
来源: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日期:2008-11-21 17:36:33
摘要:“部市合作”开展4年以来,3TNet、B3G、RFID、高速磁浮列车、燃料电池汽车、信息安全、盾构设备、7000吨大型浮吊……一系列国家战略技术和产品相继在上海取得重大突破,

     2006年11月18日晚上,央视新闻联播向公众宣布:我国高性能宽带信息网全球首次实现上万跨地域真实用户同时在线。是时,由我国自主研发的高性能宽带“极速之网”—3Tnet接受了一次严格的实际测试,连通了上海、杭州、南京等地的上万名用户,高性能宽带信息网的稳定性和成熟度已经达到了实际应用的程度。 

     上海正是这张“极速之网”的诞生地。从最初的国家级重大项目落户上海,到最终拿出像样的“上海模式”向全国推广,仅用了短短3年时间。高效、高品质的“极速之网”,得益于几年前开始探索的“部市合作”会商机制。 

     11月3日,科技部、上海市举行了2008年度部市会商工作会议。从2004年7月到2008年11月,科技部与上海市政府携手开展的“部市合作”工作已经悄然走过了第四个年头。从最初国家对部市之间“合而不作”的隐忧,到如今对上海这座部市合作龙头“撒下种子就能发芽”的高度评价,“部市合作”这一创新科技合作制度焕发出巨大的生命力。 

    会商制度,架起部市合作的桥梁 

     2004年7月14日,是一个值得记忆的日子:科技部与上海市政府签署了《会商制度议定书》,确定了“部市合作”的总体框架及合作领域。这一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就重大事项进行合作会商议事机制的正式成型,标志着科技部与上海市之间建立在高度互信基础上的“部市合作”从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从这一天起,上海的科技创新使命便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定位与建设目标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也成就了一种“双赢”的选择。 

     上海市经济基础过硬、科技力量雄厚,是首先启动“部市合作”工作的不二选择。在科技部“十五”期间实施的12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上海以领衔或参与的方式承担了11项,并取得了重大进展。时任科技部部长徐冠华也曾担忧:如果到头来只是“走走秀”,取不到实际成效怎么办?然而,4年来的斐然成绩对“部市合作”做了最好的阐释。 

     早在“九五”期间,上海市科委就对“新能源”相关领域进行了前期重点布局,为国家重大战略项目“燃料电池轿车”落户、“清洁能源”项目写入“部市合作”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对接“部市合作”计划,上海清洁能源研究与产业促进中心也应运而生。“只有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为抓手,才容易调动团队、凝聚人才。”该中心的工程师虞俭表示。在这里,太阳能、生物质能等5个专业研究室整合了各个领域产学研最优秀的团队,不同课题组之间相互讨论、灵感碰撞,激发了无穷的创新能量。 

     从第一年“数字上海”、“清洁能源”、“食品安全”三大任务,到第二年“战略产品研发与产业化”、“重大工程的科技应用示范”、“科技体制改革综合试点”三大核心,再到接下来特别提出围绕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战略,继续开展重大项目合作、优化研发公共服务制度、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部市合作”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了一条清晰的路线:把上海的人才和经济优势聚焦到国家的需求上,为上海的科技创新工作提供一个坚实的平台,使其更加准确地理解和服务国家总体发展战略、更好地承接和参与国家重大科研任务,更加有效地支撑和引领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006年,“部市合作”开展两年后,时任科技部部长徐冠华评价道:“部市合作”是一个很好的模式,不仅可以加快上海自主创新的步伐,促进上海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更把中央的战略需求与地方的优势充分结合起来,减少重复、集成资源,从而将我国的科技事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2007年,科技部部长万钢在部市合作会商会议上则这样高度评价上海市的科技创新工作:定位高、眼光远、实力强、办法多、抓手实、成效好。观念转变,搭起科技交流的平台伴随“部市合作”机制确立同时启动的上海公共研发服务平台建设,为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构建提供了可供推广的区域示范。

     去年11月1日起正式颁布实施的《上海市促进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规定》,更为倡导共享理念和行为提供了法制保障。截至今年9月,平台累计提供服务395万人次,服务对象遍及全国。以上海的科研共享平台为“蓝本”,长三角474家单位的3371台(套)大型科学仪器设施也于去年实现联网开通,累计提供区域间共享服务逾5000多次。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同众多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一道,被纳入了“部市合作”的框架,这其中有诸多考量。

      就在2003年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同时,国家颁布了《2004—201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提出要对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进行战略重组和系统优化,搭建具有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上海研发平台的十大子系统中,仪器、数据、文献、资源条件保障、试验基地协作、技术转移平台等内容与国家基础平台所包含的六大平台是相互对接的。“创新试验床”身在上海,心在全国。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始终指向“立足上海,服务长三角,服务全国”这一核心目标,在“全国大型科技仪器协作网”和“区域综合科技信息共享项目”这仅有的两个由地方主要参与的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中,上海都积极响应、主动承担,初步建成了上海、浙江、江苏、安徽三省一市的长三角地区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并牵头联合福建启动了区域科技信息综合网等。2006年,时任科技部部长徐冠华在参观上海研发平台时表示,将上海平台纳入“部市合作”框架之后,更多地在于形成制度建设的共性因子,从而起到试点、示范、带动和推广的连锁效应。先试先行的“创新实验床”上,与项目攻关同步探索的,正是机制的创新。2008年度,上海科技综合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项目工程,撑起科技创新的晴空 

     “上海多激情、肯努力,事事有落实、见成效,‘撒下种子就发芽’。”科技部计划司司长王晓方评价说。高速磁浮列车突破“技术壁垒”,实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在软磁钢国产化、软土结构瓶颈克服、控制技术集成等方面实现了制造、施工和工艺创新,申报了7项国家专利。2003年,上海建立了国家磁浮工程研究中心,建设1.5公里的实验线,集聚了全国35家单位1000多名科技人员,成为世界高速磁浮交通技术研究中心之一。完成燃料电池汽车“三代”样车和集成平台的开发,基本掌握了燃料电池轿车的整车集成技术。光刻机的总体设计和集成制造基本完成,整机实现了设计要求的90%%以上的功能。 

    “上海敢啃‘硬骨头’,不愧为全国科技工作的‘创新试验床’”。这是科技部高新司司长冯记春的评价。 

    “部市合作”开展4年以来,3TNet、B3G、RFID、高速磁浮列车、燃料电池汽车、信息安全、盾构设备、7000吨大型浮吊……一系列国家战略技术和产品相继在上海取得重大突破,大大提升了我国在相应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凭借“部市合作”项目“做一个,成一个”的良好信誉与雄厚实力,“高比能量超级电容器中试技术及应用示范”、“基于IHE规范的大型城市医疗信息共享服务示范工程”等8个项目再次将技术攻关和应用示范的“首演地”选在了上海。上海市委市政府多次强调,上海不仅要“率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更要“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时刻,勇挑重担”。

      崇明生态岛,是许多上海人心中的自豪。这座自然生态、产业生态、人居生态的“海上花园”,是“部市合作”机制下的成功典范,更有望成为我国经济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杰出代表。在“部市合作”框架下,《崇明生态岛建设科技支撑方案(2005—2007)》及时出台,由全国各领域32位专家组成的科技咨询专家委员会成立并为崇明的建设献计献策,由复旦、同济等与崇明县共建的湿地科学与生态工程、环境科学与污染防治等5个实验室迅速投入运行。短短几年时间,太阳能发电、半导体照明、垃圾生态处理等“绿色”新景观,都已化作崇明岛居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应用导向、合力推进,科技制高点与经济增长点相协同,是落实“部市合作”计划的关键任务。万钢在11月3日的部市会商工作会议上强调,国家重大专项在实施过程中要“一路开花,一路结果”,科技要不断对经济社会产生推动作用。以应用为导向整合资源,地方和中央合力推进不遗余力。科技部于2006年批准成立在上海组建国家射频识别产业化(上海)基地,并通过国家863计划积极扶持上海射频识别技术的自主创新。

      2007年,通过项目攻关,上海重点突破射频识别的一系列关键技术,开展了相关技术的产业布局,初步形成了较完整的射频识别技术与应用产业链。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一票换乘”应用研究》,使上海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跃居国际领先水平,给市民带来方便和实惠,乘客乘车成本同比下降13%%,运营收入增加8%%,带动产值几亿元的相关产业发展;危险化学品气瓶电子标签标识与安全管理系统正在向长三角拓展,开展示范应用;生物电子识别应用产品形成了包括生物识别芯片、标签封装、读写机具与应用集成等环节的自主产业链,占国内90%%以上的市场,出口欧美10多个国家,每年实现数百万欧元的产品出口。以“部市合作”形式设立的世博科技专项整合全国的创新资源,在能源、建设、环境、运行、安全和展示六大领域部署实施了98个科技攻关项目。这些项目已有相当部分陆续在世博园区的规划建设中化为现实。上海市科委主任寿子琪认为,实施“部市合作”,就是要将地方的科技创新在国家战略的框架下进行思考,就是要使地方在区域创新发展中的优势在国家战略的指导下得到发挥,就是要把地方的人才、科技和经济资源聚焦到国家的总体战略需求上。 

    “部市合作”这一富有活力和成效的合作创新制度,必将为我国科技创新、经济腾飞、社会发展继续贡献不竭的智慧源泉。(任佳 记者 王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