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访谈报道  >  正文

融合成为互联网服务发展大趋势——访中国互联网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高新民

作者:中国信息产业网
来源:来源网络(侵权删)
日期:2008-11-13 09:02:53
摘要:高新民认为,移动通信技术有其独特的能力:可移动的智能计算平台,无处不在网络接入;“Allinone”———手机+电脑+互联网终端+多媒体播放机+照相机+摄像机+信用卡;与消费电子、时尚设计、数字内容高度结合;较固定互联网更好的安全性、可管可控性,有利于形成网络信用环境;精确、即时的定位能力;与条码技术、RFID技术的结合;个性化的独特呈现能力,用户需求和信息的精确反映和提取能力……
  在不久前举行的2008中国互联网大会上,中国互联网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高新民提出了互联网新兴服务业态的概念,引起了业内外的广泛关注,这一概念被大家放在当前“两化”融合的大背景下深入讨论,互联网如何服务于工业化和信息化也成为热门话题。为此,记者专门采访了高新民教授,请他详细解读互联网服务发展的大趋势。高新民指出,互联网新兴服务业代表着一个新的商业服务形态或者商业的模式,这种业态的出现和兴盛,表明了融合将成为互联网服务发展的大趋势。 

  高新民指出,互联网新兴服务业态是利用互联网最新技术,提供创新型服务的服务业形态,以创新为其核心特征、服务内容更新颖、附加值更高的业态。现在互联网新型服务业态的发展趋势是,融合成为互联网服务发展的大趋势;移动互联网开辟互联网服务的新空间;SaaS创造软件产业革命性机遇;基于P2P应用的互联网服务业的发展。 

融合成为互联网服务发展大趋势 

  融合的含义是什么?高新民认为,这包括互联网与产业升级的融合(制造业、服务业、农业)、互联网与文化事业的融合、互联网与社会发展的融合、互联网与人们生活方式的融合。在互联网服务产业链上,融合发生在多个层次:网络融合是基于IP宽带网,包括固网移动网融合、“三屏合一”(手机\\TV\\电脑);服务融合是由于终端功能多元化使之可访问Web应用并提供新型或传统增值服务;市场/产业融合是CCM(CustomerCommuni-cationManagement,企业客户沟通管理系统,是标准的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扩展,将客户关系的管理扩展到客户关系管理和沟通管理的层面,融合了大量关于统一通信的理念)的市场融合;管制机构和规制融合是按内容/服务与网络分离原则实行促进融合的管制改革;终端装置融合是终端智能化提供一机多能;用户体验融合是用户界面的一体化。所以融合是在产业链不同层次上发生的,融合是互联网服务的大趋势。 

  那么,融合的驱动力是什么?高新民指出,关键在于:一是信息内容的数字化,包括现在数字电视的应用、制作和内容的展现数字化;二是网络平台IP化;三是宽带接入的普及化;四是智能终端的创新。产业融合成为互联网服务发展大趋势,以互联网为平台,制造业向服务业渗透,互联网服务向通信服务渗透,通信服务也在向互联网服务渗透。譬如现在的移动互联网就充分体现了产业融合。像Google原来是做互联网服务的,现在也做手机平台———开放手机联盟,向通信功能渗透。互联网服务与电信服务融合的一个典型就是TelcoWeb2.0,提供个人的电信组合服务和面向企业的组合型服务。TelcoWeb2.0将电信基本能力开放给任何开发者,包括位置信息、用户信息、话音、鉴权、短消息等等,同时ITWebservice也是互联网公司开放的Webservice,涉及地图、各种数据等。运营商将基本能力开放为WebService,而不是私有接口,互联网公司已经开放WebSer-vice,任意第三方组合电信和IT的WebService,开发者自有渠道推销业务,这样就形成了运营商经营业务超市,在用户和开发者之间牵线搭桥的新业态。Web2.0成就了互联网服务的创新时代,长尾经济、对等协同生产拓宽了新经济增长空间。 

移动互联网将开辟新空间 

  高新民认为,移动通信技术有其独特的能力:可移动的智能计算平台,无处不在网络接入;“Allinone”———手机+电脑+互联网终端+多媒体播放机+照相机+摄像机+信用卡;与消费电子、时尚设计、数字内容高度结合;较固定互联网更好的安全性、可管可控性,有利于形成网络信用环境;精确、即时的定位能力;与条码技术、RFID技术的结合;个性化的独特呈现能力,用户需求和信息的精确反映和提取能力……这些能力与互联网内在要素有天然的贴合,移动终端的个性化与互联网个性化结合造就了移动Web2.0,随时随地的移动接入对用户随时随地业务需求的满足,移动终端多样化集成功能与互联网多样化业务需求的结合,移动定位能力将互联网虚拟空间与现实世界相连……目前全球已有30亿的手机用户规模并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大部分手机终端已具备互联网功能。移动互联网将电信业两个发展最快、创新最为活跃的领域连接在一起,并凭借数十亿的用户规模,将开辟出互联网发展的新时代;移动互联网所改变的绝不仅仅是接入手段,也绝不仅是固定互联网的简单复制,而是一种新的能力、新的思想和新的模式,并将不断催生出新的产业形态、业务形态。移动互联网将成为新的媒体传播平台、信息服务平台、电子商务平台、公共服务平台、生活娱乐平台。高新民强调,移动互联网是我们目前可以预期、未来最令人期待的发展领域!移动互联网的创新业务,主要表现在网络能力融合、数据聚合、应用聚合三方面。目前这个领域还在开展争夺战,没有分出胜负。 

SaaS创造软件产业新机遇 

  “平台”、“软件+服务”、“服务+软件”、“平台+中小企业”是目前软件产业的主要商业模式,其中微软一直垄断着桌面市场,并且还希望继续垄断下去;Google使用SaaS挑战传统软件行业,软件部署为托管服务,通过网络存取,这次对决,无论胜败都对软件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跨时代意义;而阿里软件将SaaS模式引入中国的公司,并且结合阿里巴巴自身的特点,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为中小企业在线提供整个生命周期服务的SaaS模式。在此形势下,国内SaaS机遇空前。高新民认为,基于互联网的服务,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在催生大量新兴行业的同时,促进了国内传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互联网的发展将引发全球贸易的又一次洗牌,服务外包将占据世界贸易量的半壁江山,从而进一步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高新民指出,基于互联网的软件服务正在改变传统模式。传统软件服务模式软件开发成本高,客户需要买软件和硬件设备,接入成本高、安装复杂,盗版严重,需求和服务响应时间长、更新慢、升级困难,不能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服务和应用,维护困难,需要配备专业技术人员。这些是软件产业多年来发展举步维艰的原因之一,直接导致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滞后。而基于互联网的软件服务模式软件开发的成本大大降低,无需购买软件和硬件设备,快速安装和使用运营和销售模式可彻底解决盗版的问题,实现更低的最终用户接入成本、更快的需求和服务响应,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服务和应用,可按需定制和按需付费,无需配备专业技术人员维护。这种新模式借互联网东风为软件产业开创美好发展前景,将有力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进程。因此可以说,在SaaS的冲击下传统的软件业将萎缩,新的产业链和产业生态环境将不断产生和完善。SaaS会不会引起软件产业革命性的变化,也是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的。 

  高新民还强调,SaaS推动了电信、互联网、软件三大产业的融合。传统电信产业利用网络优势和服务管理平台优势,从通信领域向SaaS服务领域迈进。互联网ISP利用良好的互联网技术能力和业务提供能力,满足小众需求,开发长尾市场。软件提供商利用良好的软件开发能力,提供软件服务,将软件服务化进行到底。各产业利用自身的优势,选择SaaS服务的切入点,推动三大产业的发展和融合。 

P2P应用推动互联网服务业发展 

  P2P已经成为互联网流量的主体,全球50%以上流量是P2P。据了解,中国某固定运营商长途网骨干网超过50%的流量是P2P,东部地区城域网省份白天P2P流量到60%~70%,晚上达到90%。P2P已经衍生了丰富的创新应用,例如即时通信、文件交换和内容共享、流媒体、分布式计算、基于P2P方式的协同工作等。高新民说,从技术发展上看,P2P对互联网的部分关键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对于负荷平衡问题,P2P技术消除了对单个资源的依赖,可控制和实现网上各节点的负荷平衡。对于网络QoS问题,非集中化组网模式减轻了网络通信的压力,使业务质量得以提升,可防范单点运算失败后带来的危害,RON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IP技术的关键难题———QoS问题。对于成本降低问题,P2P组网方式可取代费用高昂的服务器,每个对等节点分担存储数据的检索和备份,大大节省服务器及带宽投资。对于资源利用问题,利用P2P技术把服务器的部分功能转移到客户端,有效利用用户计算机的处理能力及带宽资源。 

  高新民最后指出,从业务应用上看,P2P、Web2.0、博客等将促进互联网杀手级应用的发展。首先将丰富应用类型,共享文件下载、内容分发、网络存储、网络电话、视频点播、IPTV等,可以更好地实现各种互联网应用;其次将带来新的市场,P2P应用受到互联网用户的追捧,VoIP、博客、IPTV、Web2.0等有着广泛的市场空间;再次是新的业务模式,P2P采用非集中化组网模式,创造了共享网络资源和终端资源、协同工作的业务模式;最后是新的创业模式,基于个人终端的互联网创业成为可能,降低了创业的门槛和风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