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现代军事物流
作者:贺琳收编
来源:来源网络(侵权删)
日期:2008-10-29 09:25:53
摘要: 物流与军事有着密切的关系,事实上,物流的概念也诞生于军事领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海军出于军事上的需要,引入了实物配送理论,对军事物资的供应实行物流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在此基础逐步发展了完整的物流理论。
高技术战争下的军事物流
物流与军事有着密切的关系,事实上,物流的概念也诞生于军事领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海军出于军事上的需要,引入了实物配送理论,对军事物资的供应实行物流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在此基础逐步发展了完整的物流理论。
根据所处的状态不同,军事物流可分为日常军事物流和战时军事物流。日常军事物流是指和平时期,与军事有关的物资管理、运输调度、维修保养、分级管理、后勤支持等方面的物流管理内容。而战时军事物流,则指在战争状态或战争演习状态下,所开展的军事物流管理。由于战时军事物流具有物流规模大、时间要求紧、不确定因素多等特点,而被视为物流管理的最高水平,对物流管理技术和手段有极高的要求。
高技术战争是典型的高消耗战争。以海湾战争为例,在42天的战争期间,多国部队耗资达600亿美元,平均每天耗资约14.3亿美元。整个战争,美军武器装备、弹药、油料和各种物资的消耗,单兵平均每日200余公斤,是二战时的10倍,越战时的4倍。如此庞大的物资消耗,以及品种繁多的物资种类,对军队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军队物流在未来高技术战争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以全球军事装备技术最为领先的美军为例,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美军提出了全球资产可视系统的概念。该系统将自动识别技术、全球运输网络、联合资源信息库和决策支持系统等综合在一起,使得部队指挥官可以不间断、可视化地掌握全部后勤资源的动态情况,全程跟踪“人员流”、“装备流”和“物资流”,并指挥和控制其接收、分发和调换,从而大大提高了后勤保障效率。正是依托该系统,在1991年海湾战争中,美军后勤信息处理中心工作人员只有1500人,但却使数万部队的输送、数亿元的开支,以及几十万种不同型号、规格的装备物资供应得以顺利进行。
我国军队已经提出,要迎接世界军事变革的挑战,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使我国军队适应当代科学技术和新军事变革加速发展的形势,加快推进军队的各项改革和建设,实现军队由机械化半机械化向信息化的转变,全面提高军队的实战能力。信息化,简言之就是建设信息化部队和实施信息化战争。其最鲜明的标志就是组建数字化部队。所谓数字化部队,就是指以计算机为支撑,以数字技术联网,从单兵到各级指挥员,从各种战斗、战斗支援到战斗保障系统都具备战场信息的获取、传输及处理功能的部队。军事专家普遍认为,信息化是未来军队建设的必然方向。我国军队正处在信息化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信息化水平还有明显差距。只有把解放军建成一支适应信息化战争需要的现代化军队,才能为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安全保障。
军事物流现代化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
在军队信息化建设中,军事物流现代化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军事物流信息化离不开高科技手段的应用,这些高新技术主要包括:条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电子数据交换(EDI)、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卫星通讯技术等。
其中,条码技术是最基本的物流管理技术手段,应用条码技术可准确标识物流单元,包括人员、物品、设备、资产等,并通过条码识读设备实现数据采集的自动化,从而将物流转变为信息流,实现对物流的跟踪和管理。因此,条码技术在各国军事物流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二维条码在军事物流领域的应用
传统的一维条码在常规物流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具有信息容量较小、依赖数据库网络的特点。在军事物流领域的特殊环境下,数据通讯网络容易遭到战争的破坏。因此,对军事物流单元的标识、识别和应用,必须能有效适应网络中断的环境。对于这一特殊要求,一维条码是难以满足的。而二维条码则具有信息容量大的特点,可全面地对物品进行标识和描述,具体可包括数字、文字(包括汉字)、图形等信息,从而可在数据库网络中断的情况下,获得物品的基本信息,实现物流的基本管理功能。当数据库网络恢复后,又可进一步获得物品的更多相关信息,实现更多的物流管理功能。此外,二维条码还具有译码可靠性高、错误纠正能力强、条码占用面积小、容易制作且成本很低的特点。同时,也可通过密码设置,实现一定程度的信息保密特性。
二维条码的这些特点,使得它非常适合军事物流应用的要求。因此,它在各个军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美国军方要求,所有的军品供应商必须使用基于PDF417二维条码的运输标签,并于1999年分布标签标准MILSTD197,在全美24个后勤军需仓库中使用PDF417二维条码。同时,二维条码还被美国军方应用到军械仓库、军械维修、军官证件、弹药标识、物资运输等各个领域。
在法国军队,二维条码也被广泛地应用于运输后勤管理,并在耐高温的金属牌上采用激光蚀刻PDF417二维条码来实现军事人员的身份标识,在军事抢救时,带有二维条码的军事人员的基础医疗信息,包括身份、血型、用药禁忌等信息,可在脱离网络的环境下,从二维条码中迅速获得,从而加速了医疗救护的过程。英国军队已在其所有的武器装备和设施上使用PDF417二维条码,条码中包含了部件名、序列号、部队番号等信息,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对武器准备的精确管理。
此外,我国海军某军械仓库,也在军队仓库管理运用二维条码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方面,进行了前瞻性的探讨和实践。经过8个月的探索和建设,军械器材入库、出库、统计、出库跟踪及库房温湿度、安全警卫,全部实现以二维条码为核心技术的信息化管理,彻底告别“一口清”、“一摸准”的旧管理模式,且保密性强。过去,向部队分发300种军械,需要3~6个月,而且还有差错。如今,分发9000多种军械器材,只需3天。战士手持条码识别机,一下就能“扫”出集装箱里的军械名称、型号、数量、生产厂家和使用要求,还能看到图像,误差率小于百万分之一。在一次大型演练中,他们利用便携电脑,仅4名官兵就开设了野战军械仓库,保障速度成倍增加。
目前,我国军事物流领域应用二维条码的条件已经逐步成熟。我国国家质量监督局已于1997年,正式颁布PDF417条码的国家标准《四一七条码》。并且,一批国内厂商已经成功地掌握了二维条码的关键技术。例如,北京南开戈德公司已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二维条码识读设备及移动数据终端,并在军队物流、金融物流、企业物流等领域取得了成功应用。业界专家指出,二维条码技术的成熟,以及国产二维条码厂商的崛起,为二维条码在我国军事物流管理的应用带来了广阔的前景。
全球定位系统在军事物流中的应用
全球定位系统GPS是指利用美国发射的27颗导航卫星进行测时和测距,从而为地面或空中的活动目标提供定位和导航。GPS产生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美国,整套系统于1994年得到完善,是当今最先进的信息设施之一。GPS最初是美国国防部门为其基于全球范围的军事需要而建立的,三十年来已经为美国军队建立了卓著的功勋。在举世瞩目的海湾战争中,美国就大量使用了GPS,为多国部队的海上舰船、空中战斗机、陆地军队、地面车辆等活动目标提供精确的位置数据,从而实现了对关键军事物资的动态和实时管理,实现了军事物流的实时和动态管理。目前,大多数西方国家的军队都用上了GPS。我国军事部门也在运用GPS技术。
射频技术在军事物流中的应用
射频技术RF(RadioFrequency)的基本原理是电磁理论。射频系统的优点是不局限于视线,识别距离比光学系统远,射频识别卡可具有读写能力,可携带大量数据,难以伪造,且有智能。RF适用于物料跟踪、运载工具和货架识别等要求非接触数据采集和交换的场合,由于RF标签具有可读写能力,对于需要频繁改变数据内容的场合尤为适用。
美国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在波斯尼亚的“联合作战行动”中,便在军事物流系统中采用了射频技术,以识别和跟踪军用物资。这是充分吸取了“沙漠风暴”军事行动中大量物资无法跟踪造成重复运输的教训,无论军用物资处于采购、运输、仓储、使用、维修的任何环节,各级指挥人员都可以实时掌握其状态和信息。具体的应用是依靠贴在集装箱和装备上的射频识别标签实现的。RF接收转发装置通常安装在运输线的一些检查点上(如门柱上、桥墩旁等),以及仓库、车站、码头、机场等关键地点。
物流与军事有着密切的关系,事实上,物流的概念也诞生于军事领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海军出于军事上的需要,引入了实物配送理论,对军事物资的供应实行物流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在此基础逐步发展了完整的物流理论。
根据所处的状态不同,军事物流可分为日常军事物流和战时军事物流。日常军事物流是指和平时期,与军事有关的物资管理、运输调度、维修保养、分级管理、后勤支持等方面的物流管理内容。而战时军事物流,则指在战争状态或战争演习状态下,所开展的军事物流管理。由于战时军事物流具有物流规模大、时间要求紧、不确定因素多等特点,而被视为物流管理的最高水平,对物流管理技术和手段有极高的要求。
高技术战争是典型的高消耗战争。以海湾战争为例,在42天的战争期间,多国部队耗资达600亿美元,平均每天耗资约14.3亿美元。整个战争,美军武器装备、弹药、油料和各种物资的消耗,单兵平均每日200余公斤,是二战时的10倍,越战时的4倍。如此庞大的物资消耗,以及品种繁多的物资种类,对军队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军队物流在未来高技术战争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以全球军事装备技术最为领先的美军为例,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美军提出了全球资产可视系统的概念。该系统将自动识别技术、全球运输网络、联合资源信息库和决策支持系统等综合在一起,使得部队指挥官可以不间断、可视化地掌握全部后勤资源的动态情况,全程跟踪“人员流”、“装备流”和“物资流”,并指挥和控制其接收、分发和调换,从而大大提高了后勤保障效率。正是依托该系统,在1991年海湾战争中,美军后勤信息处理中心工作人员只有1500人,但却使数万部队的输送、数亿元的开支,以及几十万种不同型号、规格的装备物资供应得以顺利进行。
我国军队已经提出,要迎接世界军事变革的挑战,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使我国军队适应当代科学技术和新军事变革加速发展的形势,加快推进军队的各项改革和建设,实现军队由机械化半机械化向信息化的转变,全面提高军队的实战能力。信息化,简言之就是建设信息化部队和实施信息化战争。其最鲜明的标志就是组建数字化部队。所谓数字化部队,就是指以计算机为支撑,以数字技术联网,从单兵到各级指挥员,从各种战斗、战斗支援到战斗保障系统都具备战场信息的获取、传输及处理功能的部队。军事专家普遍认为,信息化是未来军队建设的必然方向。我国军队正处在信息化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信息化水平还有明显差距。只有把解放军建成一支适应信息化战争需要的现代化军队,才能为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安全保障。
军事物流现代化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
在军队信息化建设中,军事物流现代化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军事物流信息化离不开高科技手段的应用,这些高新技术主要包括:条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电子数据交换(EDI)、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卫星通讯技术等。
其中,条码技术是最基本的物流管理技术手段,应用条码技术可准确标识物流单元,包括人员、物品、设备、资产等,并通过条码识读设备实现数据采集的自动化,从而将物流转变为信息流,实现对物流的跟踪和管理。因此,条码技术在各国军事物流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二维条码在军事物流领域的应用
传统的一维条码在常规物流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具有信息容量较小、依赖数据库网络的特点。在军事物流领域的特殊环境下,数据通讯网络容易遭到战争的破坏。因此,对军事物流单元的标识、识别和应用,必须能有效适应网络中断的环境。对于这一特殊要求,一维条码是难以满足的。而二维条码则具有信息容量大的特点,可全面地对物品进行标识和描述,具体可包括数字、文字(包括汉字)、图形等信息,从而可在数据库网络中断的情况下,获得物品的基本信息,实现物流的基本管理功能。当数据库网络恢复后,又可进一步获得物品的更多相关信息,实现更多的物流管理功能。此外,二维条码还具有译码可靠性高、错误纠正能力强、条码占用面积小、容易制作且成本很低的特点。同时,也可通过密码设置,实现一定程度的信息保密特性。
二维条码的这些特点,使得它非常适合军事物流应用的要求。因此,它在各个军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美国军方要求,所有的军品供应商必须使用基于PDF417二维条码的运输标签,并于1999年分布标签标准MILSTD197,在全美24个后勤军需仓库中使用PDF417二维条码。同时,二维条码还被美国军方应用到军械仓库、军械维修、军官证件、弹药标识、物资运输等各个领域。
在法国军队,二维条码也被广泛地应用于运输后勤管理,并在耐高温的金属牌上采用激光蚀刻PDF417二维条码来实现军事人员的身份标识,在军事抢救时,带有二维条码的军事人员的基础医疗信息,包括身份、血型、用药禁忌等信息,可在脱离网络的环境下,从二维条码中迅速获得,从而加速了医疗救护的过程。英国军队已在其所有的武器装备和设施上使用PDF417二维条码,条码中包含了部件名、序列号、部队番号等信息,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对武器准备的精确管理。
此外,我国海军某军械仓库,也在军队仓库管理运用二维条码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方面,进行了前瞻性的探讨和实践。经过8个月的探索和建设,军械器材入库、出库、统计、出库跟踪及库房温湿度、安全警卫,全部实现以二维条码为核心技术的信息化管理,彻底告别“一口清”、“一摸准”的旧管理模式,且保密性强。过去,向部队分发300种军械,需要3~6个月,而且还有差错。如今,分发9000多种军械器材,只需3天。战士手持条码识别机,一下就能“扫”出集装箱里的军械名称、型号、数量、生产厂家和使用要求,还能看到图像,误差率小于百万分之一。在一次大型演练中,他们利用便携电脑,仅4名官兵就开设了野战军械仓库,保障速度成倍增加。
目前,我国军事物流领域应用二维条码的条件已经逐步成熟。我国国家质量监督局已于1997年,正式颁布PDF417条码的国家标准《四一七条码》。并且,一批国内厂商已经成功地掌握了二维条码的关键技术。例如,北京南开戈德公司已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二维条码识读设备及移动数据终端,并在军队物流、金融物流、企业物流等领域取得了成功应用。业界专家指出,二维条码技术的成熟,以及国产二维条码厂商的崛起,为二维条码在我国军事物流管理的应用带来了广阔的前景。
全球定位系统在军事物流中的应用
全球定位系统GPS是指利用美国发射的27颗导航卫星进行测时和测距,从而为地面或空中的活动目标提供定位和导航。GPS产生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美国,整套系统于1994年得到完善,是当今最先进的信息设施之一。GPS最初是美国国防部门为其基于全球范围的军事需要而建立的,三十年来已经为美国军队建立了卓著的功勋。在举世瞩目的海湾战争中,美国就大量使用了GPS,为多国部队的海上舰船、空中战斗机、陆地军队、地面车辆等活动目标提供精确的位置数据,从而实现了对关键军事物资的动态和实时管理,实现了军事物流的实时和动态管理。目前,大多数西方国家的军队都用上了GPS。我国军事部门也在运用GPS技术。
射频技术在军事物流中的应用
射频技术RF(RadioFrequency)的基本原理是电磁理论。射频系统的优点是不局限于视线,识别距离比光学系统远,射频识别卡可具有读写能力,可携带大量数据,难以伪造,且有智能。RF适用于物料跟踪、运载工具和货架识别等要求非接触数据采集和交换的场合,由于RF标签具有可读写能力,对于需要频繁改变数据内容的场合尤为适用。
美国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在波斯尼亚的“联合作战行动”中,便在军事物流系统中采用了射频技术,以识别和跟踪军用物资。这是充分吸取了“沙漠风暴”军事行动中大量物资无法跟踪造成重复运输的教训,无论军用物资处于采购、运输、仓储、使用、维修的任何环节,各级指挥人员都可以实时掌握其状态和信息。具体的应用是依靠贴在集装箱和装备上的射频识别标签实现的。RF接收转发装置通常安装在运输线的一些检查点上(如门柱上、桥墩旁等),以及仓库、车站、码头、机场等关键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