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IP之父访华 暢谈未来生活
前沿技术引发互联网狂想
计世网消息(记者 朱泉峰 摄影 刘娜娜 ) 面对全新的互联网模式和网络经济大潮,你想不想知道三五年后的商业机会正在何处兴起?谁在驱动互联网向前?技术、需求或者仅仅是一个创意? 10位国际互联网领域的顶尖人才给出了答案。
在中国山西省的一个山区农村,农民最大的享受就是晚上看看模糊的电视。后来,中国移动建议把信号站建在山顶上,或者拉光纤到村里,这样既能看有线电视还能宽带上网。农民说,自己年收入只有300块钱,装不起也用不起,送他们计算机他们也不会用。于是,山西省各大学动员1000多名大学生下乡,既教农民如何上网,也教他们如何通过网络把当地的胡萝卜“出口”到山外。农民一边上网一边数钱,忍不住感慨道:“外面的世界真精彩!”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院士向台下3000多听众讲起这个故事的时候,很多人深有感触,纷纷鼓掌。人群中还有人惊叹: “原来互联网在农民伯伯的眼中是这个样子。”
互联网还可能是什么样子?3月2日举行的“Internet+互联网世纪论坛”上,互联网之父温顿·瑟夫(Vinton G . Cerf)博士透露了一个秘密,某些东西一直在驱动互联网向前发展。
IPN上演“星球大战”
你在互联网上使用过Google Earth吗?从外太空看过自己的家或办公场所吗?如果没有,请赶紧去体验一下。因为不久之后,温顿·瑟夫将把互联网架设到火星之上,然后是太阳系的各个星球。如果互联网上演“星球大战”之时,你才去尝试体验,那就晚了。因为那时宇宙中成千上万的星球将让你目不暇接。
“我们对地球有很多的了解方法,我们有水面、陆地、水下和轨道传感器,通过这些传感器可以了解地球的生态系统。其实像其他的星球,比如火星,我们也非常感兴趣。我从1998年开始就在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做一个项目,那就是星际互联网(简称IPN)。”温顿·瑟夫回忆说,IPN的构思是在1976年人类发明火星探测器之后。
喷气推进实验室有3个天线接收器站点,一个是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个在西班牙,一个在澳大利亚,这三个大型的天线能够与围绕行星运行的宇航飞行器进行联系。“1997年实验室向火星发送了第一个探测器,2003年又发送了两个探测器。”温顿·瑟夫表示,探测器这些年完成了大部分的探测工作。同时他还向听众展示了近距离看到的探测器照片,探测器表面全是感光材料(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为蓄电池充电),探测器在IPN架设之后的作用类似于各城市间的无线信号塔。
“我以前设计的TCP/IP协议在星际间是完全无效的,所以最近我们做了重新编程并设计针对IPN的传输协议。我们能够把探测器收集的信息发射到轨道飞行器上,然后从轨道发行器发回地球上的实验室。”温顿·瑟夫解释说,“这和传统互联网的工作原理是一样的,实验室希望能够把互联网扩展到整个太阳系当中,在外层空间制定互联网的标准。”
但是科学技术总是有其相应的弊端和滞后性,IPN的架构将脱离传统的路由器、网线和主干网等等设备。“一个视频信号从地球到火星要用光速来走的话,也至少需要20分钟的时间。IPN的标准协议至少能够容忍在外层空间通信中出现长时间的延迟,甚至考虑一些中断。当探测器转到星球另外一边的时候,你要等到探测器通过自转转回地球一面时才能收到信号。”Cerf同时笑着说,实际上火星上经常有沙尘暴,而且远比北京的要厉害。
“假以时日,我们就能以IPN支持无人或者载人太空飞行的各种使命,而它跨越的将是真正的巨大行星。”在采访中温顿·瑟夫对记者坦言,这次来北京也是想发现几个对此感兴趣并有网络技术专长的学生,一起实现这个宏伟的梦想。
电子设备完全互联网化
在演讲中温顿·瑟夫特意强调,星际互联网跨越的是真正的行星。更令人惊讶的是,其实互联网在改变传输介质的同时也改变了网络载体: 最初是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后来延伸到了手机和PDA,接下来是能接收IPTV的数字电视……
“你想过家里的冰箱能接入互联网吗?我们给它加一个液晶显示器,通过RFID识别技术,它可以自动识别带有标签的蔬菜、肉类和水果; 它会自动上网搜索与食物匹配的菜谱,并把可供参考的菜谱和做法发送到你的手机信箱里,等你下班后查收。”温顿·瑟夫得意地摸着胡须说,“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周末去海边度假的时候突然收到家里冰箱发来的一条短信,提醒您冰箱里有一瓶3周前放入的牛奶,再不喝掉就可能坏了。”
在科学家眼中,冰箱、洗衣机、电视机、CD音响、游戏机等所有家电都可以接入互联网,并实现智能化操作。“每一个家庭都是一个局域网,你只需要在网上给它们发送操作指令,任何联网的电子设备都可以同时操作并自动完成任务。譬如你想看最新的《哈利·波特》,拿出手机点击娱乐菜单,家庭影院系统将自动下载并立即播放。”温顿·瑟夫的描述的似乎是他导演的一部科幻电影,所有网民都能享受到比尔·盖茨独有的智能化豪宅服务。
为了让人们相信这一天并不遥远,温顿·瑟夫展示了几个试验成功的例子: 美国加州圣地亚哥的一位冲浪高手发明了一种独特的冲浪板,可以一边等着海浪卷起,一边Wi-Fi上网娱乐; 日本的一位肥胖者在浴室发明了一种联接到互联网的地秤,洗澡前后秤一次,相关身体信息会自动发送到私人医生的办公室,作为医疗记录定期备案。“你可能某天会收到地秤发送的短信,要你减肥或者建议你吃某种食物更加有效。”
温顿·瑟夫认为,30年后的互联网应该做到一点: 任何设备、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能接入并承载互联网,人们不用带沉重的笔记本电脑满世界找网线的接口。“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明,但是现实社会中95%的信息不在网上。Google可以帮助人们捕获这些信息,并按规则建立索引方便人们需要时查找。”
他劝告部分互联网创业者说:“当信息的存储和传输成本廉价到一定程度,新的商业机会便会应运而生。譬如现在,本地定位和本地搜索在无线领域已经露出金山一角,而电子商务市场将随着互联网的延伸而成倍增长。互联网上发明的应用还不到1%,99%都在未来。”
IPv6推动第二代互联网
“我在1973年开始架构Internet的时候,已经肯定将来会有一些新的通讯技术,但当时我和同事都不知道这些技术会在什么领域出现。所以我们认为自己的设计应该
能够经得起未来技术的挑战,希望Internet连接到任何通信的系统,并可以使用任何通信服务。我觉得这一点我们基本上做到了。”30多年前,温顿·瑟夫和同事罗伯特·卡恩(Robert E. Kahn)设计TCP/IP协议的初衷,是让电脑和电脑之间的沟通更便捷、甚至敞开和透明,尽管当年世界正处于冷战的顶峰期。
“20世纪70年代以来确实发明了很多新的技术,比如新的光纤技术、新的交换技术、卫星通信的技术等等。这些技术都可以承载互联网的流量。但网络交换机本身并不知道自己传输的是什么样的信息,可能是音频,可能是录像,也可能是网页。”
温顿·瑟夫坦言,因特网的信息包和因特网本身并不了解它们利用系统承载什么样的应用。“我们把这一点称为‘端对端的原则’,就是说网络并不了解应用,但是网络边缘的电脑知道它们传输什么样的信息,而且也知道它们执行了什么样的应用。”
此后的20年,伴随互联网光纤技术的广泛应用,无线通讯技术也从军事和科研专业领域走到了普通社会之中。“我们设计的时候并没有预计到,民用的无线应用会发展得如此之快。人们也要求在移动中上网,所以传统的IPv4协议所支持的IP地址目前出现了分配不足问题。为了应对越来越多终端入网的需求,我们又有了一个新的网络门户地址,叫做IPv6。”
温顿·瑟夫来中国的第二天,就去清华大学参观了中国IPv6的实验案例CERNET2运行情况。“我很惊讶CERNET2建设如此之快,虽然中国的骨干网建设起步晚于欧美国家,但中国在执行开发IPv6方面发挥了领先的作用,我希望鼓励其他国家和其他人都能够学习中国这个榜样。”
其实,在IPv6的设计过程中除了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地址短缺问题以外,还考虑了在IPv4中解决不好的其他问题。IPv6的主要优势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扩大地址空间、提高网络的整体吞吐量、改善服务质量(QoS)、安全性有更好的保证、支持即插即用和移动性、更好实现多播功能。
“我们将可以通过IPv6的源地址认证技术,有效识别数据包的来源,从模拟的虚假信息中找到用户真正的身份和上网地址,传统社会的实名制和法律约束力将在网络世界同样发挥作用。”温顿·瑟夫认为,很多网络效率和安全问题今后可以通过IPv6技术来解决,但不是一步到位。
采访手记:互联网新风暴
我早已经厌倦了各种高峰论坛上赞助网站15分钟轮流演讲的模式,我不相信如此商业化的演讲能有多大名堂。Google估计明白这一点,所以当互联网之父温顿·瑟夫带着一
帮Google工程师和国际互联网专家,专程来北京参加3月2日首届“Internet+互联网世纪论坛”时,注定将给中国互联网带来一阵新风。
面对北京3000多名大学生,温顿·瑟夫捻着胡须把近30年的互联网历史娓娓道来。服务器翻了几百倍,网民增长了几万倍,面对海量的数据信息和快速即时的传播方式,人们不知道互联网将带领我们走向何处。
接入网络的IP地址快用完了,温顿·瑟夫告诉大家,“IPv6不仅可以解决IP数量的问题,还能提高网络的效率和安全”。垃圾邮件和流氓软件层出不穷,温顿·瑟夫坦言“互联网只是一面镜子,你使用它在里面干什么,它就如实反映什么”。国内互联网缺乏创新应用和商业模式,温顿·瑟夫指出“其实我们网民应该转变成网络信息的生产者,而无线技术将开拓互联网的另一片天地”。
作为一名科学家,温顿·瑟夫提醒用户,互联网的底层架构协议和上层技术应用必须不断更新。作为互联网专家,温顿·瑟夫安慰创业者,很多新兴的商业增值模式即将诞生,互联网将与传统社会更紧密地融合,使新的商业经济效益发挥到极限。
为了满足大部分技术工作者的需求,温顿·瑟夫还在演讲中与大家分享了最新的“星际互联网”的最新进展。在太空中,传统的TCP/IP协议将彻底失效; 相隔数千万公里如何实现网线连接; 信息传输为何要容忍30分钟以上的延迟或中断; 星际互联网还需要路由器发送数据包吗?人类在火星上浏览地球上的新闻和图片将是何种体验?温顿·瑟夫的演讲恐怕让人惊讶不已。
惟一让记者感到遗憾的是,下午的3个技术分论坛都没有安排中文翻译,估计台下的听众都是一知半解,我也不能回忆并报道出当天的演讲细节。而演讲的嘉宾却全部是国际互联网的“牛人”,Ask.com的首席科学家杨涛、核心Java类库架构师Joshua Bloch、AJAX技术发明者Jesse James Garrett、Mozilla公司首席执行官Mitchell Baker和社交网络Orkut的创始人Orkut Buyukkokten等等,他们都是互联网领域的巅峰人物。
我不知道下次见到这些互联网“牛人”会是何时,倒是希望下一场互联网技术风暴会来得更猛烈些。(文/ 朱泉峰)
相差新闻:
温顿·瑟夫: 让每位网民 心存感激的人
马文方
关键字:Google/搜索/互联网
“如果从1973年起,温顿·瑟夫和他的伙伴开始将TCP/IP申请为专利的话,这个世界上的首富还会是比尔.盖茨吗?”有网友在文章中这样写道。
正如我们已经离不开互联网一样,互联网片刻也离不开TCP/IP协议。如果协议的联合设计者瑟夫和罗伯特·卡恩但凡对TCP/IP有那么一丁点儿的权利主张,他俩的财富肯定与现实是天壤之别。
他们并没有这样做。正是他们的慷慨,为互联网确立了开放的精神,也为互联网带来了今天的繁荣。非但如此,他们还不遗余力地推动着互联网进步与普及。
在被称之为互联网之父的瑟夫专程来京参加由中国互联网协会和Google公司共同举办的互联网趋势论坛期间,他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从而使我们的读者得以分享这位现年64岁的长者的智慧。
科幻小说+工程学=创新
记者:软硬件大师、Sun的创始人之一Bill Joy住在山顶一间玻璃屋顶的房间,通过冥想以获得灵感;微软负责研究的高级副总裁Rashid博士酷爱系列科幻电影《星际迷航》(StarTREK);而你很喜欢科幻小说,请问你喜欢哪一类的科幻小说?这些小说有助于你的研究工作吗?
瑟夫:Rashid是我的朋友。但我们并没有过多地谈论科幻小说。我也很喜欢《星际迷航》。我非常喜欢有切实依据的故事,或许是以我们已知事实为基础的自然推想,再加上一些幸运的猜测,而不是天花乱坠的那种。从这个角度上看,科幻小说的确对我有所帮助。
思考一下将来可能发生的事情,比如我们推测互联网世界将发生什么变革,设想一下让互联网在整个太阳系内发挥作用,这是我痴迷于科幻小说的一种必然结果,因为大多数科幻小说讲的都是太空旅行的故事。如果你无法沟通信息,就不可能完成这样的任务。
对我而言,科幻小说用于推测未来可能发生什么事情,而工程学则是思索用什么办法才能加以实现。
记者:你如何长期保持创造力?
瑟夫:尽可能多花时间与年轻人在一起。比如说谷歌,那里全都是年轻人。他们不知道有什么事是办不到的,他们总是大胆尝试。这就是谷歌公司如此令人心动的原因:人们有满脑子的主意,并且将它们付诸实现。
记者:人们常说,互联网是年轻人的事业,而且年轻时拼命工作,然后早早退休享受生活的生活方式在硅谷也很流行。为什么你已年过六旬仍在工作?是否是对互联网的责任或担心,抑或是哪些其他因素促使你还要继续工作?
瑟夫:我是Google年纪最大的员工之一。可能我一个人就增加了Google员工的平均年龄。但我希望自己不要降低Google的平均智商,如果那样的话,就实在让我太难堪了。
我做这些事的一部分原因是,我觉得自己有责任继续推动互联网事业的发展。实际上我在Google的头衔是首席互联网“福音布道者”。我的愿望是让地球上所有的人都能上网。
我还在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ICANN)委员会工作了8年,这份差事需要高度的个人投入,这是一项艰巨的工作,而我是不领薪水的;相反,我的决策还常遭到他人的批评,但总得有人为互联网上各种名称保持稳定负责。这是我个人对于公众的承诺。
最后,我的工作实在太有乐趣,我真舍不得退休。这里有很多有意思的想法值得探究,人们关于互联网的新点子层出不穷。我希望参与其中,亲眼见证即将发生的事情。
互联网能解决自身问题吗?
记者:并非所有的互联网参与者都能像你放弃对TCP/IP所有权那样慷慨,也并非所有的参与者都具备互联网的精神,互联网环境下的阴暗一面由此而生。你认为互联网能自*己解决自身的问题吗?
瑟夫:我和我的伙伴Kahn都没有对TCP/IP提出权利要求,尽管我们有理由提出。我们不仅要慷慨,更希望它成为每个人都愿接受的国际通行标准。假如为这项技术设定许可证,那么,人们或许会说:“我为什么要用你的?我会用IBM的SNA协议、DEC的DeltaNet协议等。”
开源软件是另一个例子。这也能展现出人们的慷慨大度。然而,有一点值得注意,虽然你总能获得一些软件,但它的身份却常常是有问题的,有些软件作者心怀叵测,他们开放带有不良成分软件的源代码。所以在应用开放源代码软件之前,一定要知道它是从哪里来的。总而言之,应该鼓励大家将正确的软件贡献出来,为公众服务。
记者:从使用者的角度看,信息安全是最为头痛的问题。作为互联网的建设者,你最为关注哪些问题,比如说信息安全、开放与中立等?能不能给这些问题排个优先级?
瑟夫:这是个难以回答的问题。我想说明的是,互联网的开放性对于其演进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今天在世界上绝大部分地区,你无需得到任何批准就能够在互联网上尝试推出新的服务。Google两位创始人在当初决定提供搜索服务时,他们所做的就是直接把它搬到网上。
但开放性也带来了副作用,比如有人可以滥用网络,并由此产生安全问题。比如垃圾邮件,再有就是目前互联网上所有安全问题中最危险的“拒绝服务”攻击,因为操作系统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这两大类安全问题困扰着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的用户。
我们采取更多端对端的安全措施。幸运的是在IPv6实施上,中国超越了几乎所有其他国家和地区。IPv6不仅容量更大,而且安全特性更强,加上DNSSEC(域名系统安全扩展协议)安全协议,就能有效地防范凶恶的攻击。
记者:IPv6对互联网的重要毫无疑问。但我个人认为,当IPv6与RFID结合起来,即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融合后,互联网的价值才能被有效地释放出来。对此你如何评价?
瑟夫:我想我们应当十分谨慎。如果人们偶尔将IPv6与RFID混为一谈,就会认为RFID设备会有专门的IPv6地址,这是一种很不好的假定。
RFID的确非常重要。RFID芯片可以存储信息,因而可以通过RFID识别器来区分物品。但RFID的识别与IPv6地址是在不同的ID空间中。我个人看,使用IPv6,无论我身在世界任何角落,都可以选定与任何一台设备相关的IP地址,并与这台设备交换信息。如果将这台设备搬到其他地方,它仍然可以工作。
平民意识与马太效应
记者:前不久Sun公司CTO格雷格·帕帕多普罗斯写了篇博客文章《全球只需要5台计算机》。这5台包括谷歌网格、微软的live.com、雅虎等。草根和平等是互联网的精髓所在。而另一方面,互联网的确存在着加速品牌集中化的马太效应。你如何评价他的观点?
瑟夫:我个人认为互联网的特点就是灵活性。对于搜索功能来说,它需要快速反应的能力,所以它需要使用者能够访问本地的数据中心;而对一些协同方式应用来说,数据是放在不同的个人电脑中。总之,集中化和分布式会并存。其实,互联网并不在乎到底是哪一种形式。
记者:IBM主宰了主机时代,Oracle/SAP主宰了Client/Server时代,微软主宰了PC时代。虽说没有企业能主宰互联网时代,但我们知道搜索对互联网来说,相当于Windows对PC的重要。而且,去年Google CEO施密特在北京告诉我,既使Google拥有和微软一样多的员工,Google依旧会专注在搜索领域。在这种情况下,你如何评价Google在互联网的作用和地位?换句话说,Google会成为互联网时代的巨无霸吗?
瑟夫:首先,我们相信Google处于激烈竞争之中,所以要求网络保持开放性。从技术上看,我们十分清楚,搜索是公司最为重要的业务。如果思考一下Google“组织信息并让所有人都可以获得”的愿景,就会发现除了搜索之外,Google还必须为用户的其他活动提供支持。相互协作或者加入群体活动具有同等重要意义。大家会看到,Google将加大力度向协作活动提供支持。
我们相信,如果将信息放在网上,并让人们以有序的方式获取,这会让工作变得更简单,也不会有丢失的风险。将所有的信息都保存到你的笔记本电脑上固然有它的方便之处,但也存在着全部丢失的危险。
现实的今天
记者:科学技术之美很大程度上体现在表达的简洁、对称和谐,比如说爱因斯坦的质能公式E=MC2,又如电磁理论的基础麦克斯韦方程组。而支撑整个互联网的TCP/IP协议同样具有这样的特征。但是现在互联网的各种协议越来越多也日趋复杂,你如何看待这种复杂化的现象?
瑟夫:这些都是非常好的有趣例子。在物理学上,如果你仔细观察所谓标准模型,会发现它们其实是非常复杂的。各种事物的复杂程度与日俱增的趋势是几乎不可避免的。你越是在近距离上观察,就会发现它越复杂。
互联网正是这个样子。未来有一天,我们可能发现不得不重新发明一些信息沟通的方法,它与互联网的巨大差别正如当年互联网与电话网络的差别那样。
记者:互联网发展到今天,有很多问题都是包括你、Kahn等互联网先驱当时始料不及的。事实上,业界对互联网未来的发展也持两种态度,一是在现有基础上的革新,一种是全新建设的革命。你是赞同革新呢还是倾向革命?
瑟夫:我的立场是在简单一方。从1983年算起(互联网的前身ARPANET切换为TCP/IP协议——编者注),互联网基础架构在过去25年里曾很好地服务于人们的需要。我确信未来会发明比互联网更好的东西。但现在,我认为应当优化和维护这种简单的架构。
我们注意到国际电信联盟以及大型电信公司所施加的强大压力,要求大大提高互联网的复杂程度,例如加入“服务质量机制”,但我认为这些都是没有必要的。当然,肯定会有人的看法与我相左。
记者:我们知道草根精神和平等精神是互联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在互联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有一种观点认为,在下一代互联网中,应该把真实的IPv6地址与使用者的真实身份联系在一起,以解决互联网现有的安全问题。你认为,这会不会给互联网文化带来影响?有没有彻底解决安全的方法?如果没有的话,有效的方法是什么样的?
瑟夫:我们现在还看不到技术上有哪种显而易见的方式,能够很容易地把IPv6的真实地址和个人信息绑定在一起。而且,在现有网络的使用中,很多情况下是不需要提供个人身份信息的。
当然,互联网上有些交易要想完成的话,对方是需要知道你的身份的。所以,在今天网络应用中,需要和不需要提供身份信息的两类应用之间,实际上是处于平衡状态。
记者:几年前,你曾说过未来20年互联网将会出现杀手级应用,该应用至少具备无线与移动两个特征。几年后的今天,这一杀手级应用的面貌是否清晰了一些呢?
瑟夫:今后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之一就是以无线方式接入互联网将大行其道。而且这些移动设备将和笔记本电脑一样功能强大,可以编程控制。无线互联将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相互交流的有力方法。第二件正在发生的事情是,以往的信息消费者正在变成信息生产者,互联网可让许多人群同时相互沟通,这种传播的规模是早前的传播媒介无法实现的。所以我相信,移动通信和群体通信将决定未来互联网发展的方向,关键在于哪种应用方法对人们更有吸引力。
科幻的明天
记者:当今,PC、手机、IP电话以及很多其他的消费电子产品组成了互联网的边界,换句话说,互联网的边界就是人机界面。但未来随着芯片植入人脑,你认为互联网还会有边界吗?
瑟夫:答案是肯定的。我的妻子听力完全丧失,直到10年前,她的耳部嵌入了语音-文字转换器,但她还要佩带一个语音处理器。我想对语音处理器程序进行修改,让它可以直接接入互联网。这样她问问题的时候,信息就通过语音处理器转换为数字信号,再进入互联网,比如进入谷歌搜索界面,然后寻找答案。来自互联网的信息直接转换成神经信号脉冲。这样我妻子可以对着电脑“说话”,但没有人听得见回答,因为信号直接进入了她的大脑。
应该强调的是,基于仿生学的感知模拟与电脑理解人类思想的认知模拟完全是两回事。我相信未来佩戴人工感觉模拟器的人可能会出现在互联网上。你可以想像一下,通过让人们更直接地与互联网相连的方式来修复人的感官功能。
我现在年纪已经不小了,我希望能有一种存储芯片置入我的身体,让我的记忆力更好一些。而现在,我弥补自己记忆力下降的方式是通过Google搜索,它们能帮我记忆原先根本无法记住的事情。
记者:谈到认知模拟,互联网力量如此之大,你相信未来互联网的智力会超越人类吗?
瑟夫:Ray Kurzweil写了本书《奇点的临近》(Singularity is Near),他相信到2030年,计算机的心智将超越人类,之后便会发明出更加强大的机器,如此循环。2030~2050年间,计算机就会比地球上所有人都要聪明,就是说,人类发明一种基于硅片的新“物种”来取代自己已经为时不远,你甚至可以将你自己下载到计算机上。说实话,我自己对此持怀疑态度。但是,万一他要是说对了呢?也许我自己等不到2030年去亲眼见证了,但你们会。这将非常有趣。
·温顿·瑟夫简介·
温顿·瑟夫(Vinton G. Cerf)博士,现任Google公司副总裁兼首席互联网专家。瑟夫与罗伯特·卡恩共同设计了TCP/IP协议和互联网架构,瑟夫还在邮件服务和星际互联网方面作了开创性的工作。瑟夫在DARPA任职期间,在互联网以及与互联网相关的数据包和安全技术开发方面扮演了关键性的角色。
他是IPv6论坛名誉主席,曾担任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ICANN)的理事长、互联网协会的创会主席和一届理事长、美国总统信息技术顾问委员会(PITAC)成员。
瑟夫和卡恩一道获得包括图灵奖、美国国家技术奖、美国总统自由勋章等在内的众多荣誉。
瑟夫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获得计算机科学硕士和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