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视频监控 给电子眼装上大脑
回家既不用带钥匙,也无须动口动手,瞅上一眼,家门即可打开。这样的生活离我们并非遥不可及。在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人员不用登记,不用打卡,只需在机器前一站,瞅上一眼就能实现考勤。这种利用人眼睛的虹膜特征,通过计算机进行个人身份的自动认证技术,是该实验室的研究领域之一,其目标是让机器具有类似于人的模式识别能力。
在虹膜实验室,记者亲身体验了一把。当记者站在机器前,将眼睛朝指定框看,屏幕上出现了两把叉。“这就表明不识别”,黄凯奇这样解释。而如果此前已将个人眼睛信息输入电脑,当眼睛朝指定框看时,就会出现2个勾,显示名字,并且记录下时间。与以前人工登记或者打卡相比,这种考勤方式可以减少人为因素。目前这种技术已经在东北一些大型煤矿用于工人考勤。
孙哲南副研究员透露,目前国内已经有一些提款机样品开始采用虹膜技术,不久的将来,用户可以选择使用虹膜技术取款机,让虹膜成为取款的另一道安全防线。此外,虹膜技术还将在银行保险柜、护照方面有所作为。
阿波罗实验室主要是将人脸作为一种识别工具。如果来访者的脸部资料没有在数据库里,机器就会显示“对不起”。而要完成资料输入,只需数十秒。
黄凯奇副研究员打开一台电脑,给我们演示了“智能视频分析技术”系统。在屏幕中,我们看到1名男子翻越护网进入小区,而他不知道他的一举一动都在智能视频系统的监控之下。当视频信号传入中控室时,监控屏幕上马上传出报警信号:“有人非法闯入,请查看现场!”。同时在现场还有警报。
目前这套系统已经应用于北京城铁13号线。城铁13号线全长40多公里,铁轨电缆线被盗的现象时有发生。采用“智能视频分析技术”系统后,短短1个月,就抓到了2拨盗窃分子。此外,该系统还在武汉百步亭社区试用。
在另外一个场景中,一个人将一个黑色提包丢在墙角并离去,方框锁定了这个包,电脑随即响起提示音。黄凯奇解释,这是“丢包异常行为监测”。现在许多小区和单位都安装了摄像头,显示终端一般放在安保部门,通过人工进行监测。由于人难免会疲惫或走神,无法保证所有的异常情况都能被及时发现。而采用了“智能视频分析技术”的这套系统把监测的任务全都交给了电脑,它会认真跟踪每一个监测到的物体,只要有异常就会及时发出提示。
智能视频监控技术的主要特征是采用计算机视觉的方法,通过对摄像机拍录的图像序列进行自动分析来对动态场景中的目标进行定位、识别和跟踪,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和判断目标的行为,从而做到既能完成日常管理,又能在异常情况发生的时候及时做出反应。
该系统是“人的运动与行为视频分析”项目的组成部分。目前该成果在智能交通、安全监控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