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高交会回家写感想
昨天下午,记者在6号馆采访时,遇到了老朋友—深圳市捷顺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海外部市场部经理张谦、技术服务部副经理李立兵。他们是机电一体化的研发人员,对今年的高交会如此评价:“今年的高交会与往年相比有一个突出特点,更偏重于技术的产业化、民用化,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倾向更加明显。”张谦说,今年的高交会不仅展示技术,而且展示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应用,而技术展示又结合国家基础建设能力。
捷顺公司是生产停车场智能系统起家的,现在产品延伸到了小区物业管理。在9号馆,他们在武汉大学的RFID产品展台旁停下来,仔细询问了有关的问题。这种技术简单地讲就是非接触式识别卡。张谦介绍说,RFID技术最早应用在集装箱箱体识别,后来应用在煤矿井下人员定位。据现场人员介绍,武汉大学这一产品识别距离最远为30米,读头在汽车120公里时速下也能读出车内的识别卡信息。
张谦心领神会地点点头。离开展台后,他对记者说,这一技术比较符合捷顺的需要。捷顺公司多年来一直在寻找一种技术,可以让汽车进出停车场时进行非接触式识别。以前的读卡器电波容易被太阳膜阻隔。现在的问题是价格,如果读头的价格能控制在1万元内就可以应用在停车场智能系统里了。
张谦表示,对他们这样的企业来说,高交会是一个技术交流的平台,他们要以自己的行业为基础,不断吸收本行业和周边行业的新技术,达到多种技术的融合,这样才能保证研发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你们公司不只两个人来吧?”记者问。他们说研发部门的37名技术人员都要来。公司还要求,每人参观后要提交一份报告,写参观的总体感想,本行业最新技术要点、横向拓展的技术描述。
深圳的科技企业数以万计,前来观察技术的人员有多少?这恐怕是个较大数字。张谦年年观摩高交会,他估计这样的技术观察员占参观者的一半左右。
高交会上,每种技术、每个产品都被不同行业的技术人员打量着、揣摩着,被不同的行业所吸收。从这个角度看,高交会的效益远不是现场签约金额所能衡量的。一位参观者如此感慨:高交会把新技术的种子撒播出去,有的当年发芽,有的三五年后才发芽,它的全部效益要多年后才体现出来。其整体效益如果能计算的话,一定非常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