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正文

复旦微电子为金卡工程增加跳动的中国芯

作者:新民周刊 李泽旭
来源:来源网络(侵权删)
日期:2007-03-04 11:44:38
摘要:他这样描述复旦微电子的创新:构建一个可以重复使用的制度、产品。高科技产业的魅力就是产品一次开发,重复使用,在制度上,创造一次投入、低维护成本的体系,这也是复旦微电子最具特色的一点。复旦微电子在发展上花了很多的力气,但都不是花在具体问题去怎么解决上,而是花在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个问题?彻底解决这个问题的体系、机制是什么?如何在现有的成本下建成解决问题的体系?这个体系从建立那一刻起就应该有自己的生命力,自己清理、维护、改进、向上。“这就是我的一个核心管理思想。”施雷说。
   任何一个行业,先行者占有多方面的优势,这些优势互成体系,形成一个多层次的防护链,阻碍着后来者进行突破和超越。用简单的思想是没有办法实现突破的。

  在上海乘地铁,许多人都有过那种手持单程票在进站闸机口“一挥而过”的潇洒感觉。如果细心观察一下这张薄薄的非接触式IC卡单程票背面,无一例外地会看到“上海复旦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制造”一行小字。

  也许有人会说,“这并没什么特别的啊!”

  但是,这个看似不特别的卡片却是世界上已投入使用的最薄的非接触式IC卡,创造它的是2006年首届“长三角自主创新青年领军人物”称号获得者,39岁的上海复旦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施雷和他的团队。

  台湾IC圈内曾有一种说法:“如果你要到祖国大陆投资,就先找施雷谈谈,听听他的建议。”

  8年前,施雷带着“让所有电子产品都拥有一颗中国芯”的梦想和对中国集成电路发展的远见,率领复旦微电子团队闯入一个由国外公司占据的集成电路市场。两年后,公司在香港创业板上市,成为中国集成电路第一家海外上市的公司,4年后成功增发H股,并吸引海外著名IC设计公司入股。目前,复旦微电子已发展成为全球智能卡芯片领域产品线最齐全的公司之一,6年内,相继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50多个产品。其中,以8K加密存储卡芯片为代表的智能卡芯片,使上海金卡工程完全有了跳动的“中国芯”,并已向海外客户大量供货,与西门子、飞利浦等半导体巨头直接竞争。

  创新常被视而不见

  与施雷的对话从那张薄薄的地铁单程票开始。

  2005年11月,在第七届上海国际工业博览会上,这张不起眼的票从来自722家国内外展商的1368项参展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银奖。“用于轨道交通单程票的超薄型非接触卡”项目被包括“两院”院士在内的国内外专家认定: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上都取得了良好的业绩,而且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然而,这张单程票的获奖经历却并非一帆风顺。

  施雷告诉本刊记者,“评奖曾遭到专家很大质疑,我们在获得批准后特地派去了总工程师进行说明。原来地铁都使用磁卡票,按照正常的做法,如果换成IC卡,进出口的闸机就都要换掉,重新购置,一台需要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而我们这张小小的单程票只需要对闸机做小小的改动,一台的费用也就1万元左右。”

  “真正有效的创新,往往是社会大众看起来不显眼的。”通过这次评奖,也让施雷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

  对于创新,施雷有着自己的一套理论。他告诉本刊记者,任何一个行业,先行者都占有多方面的优势,这些优势互成体系,形成一个多层次的防护链,阻碍着后来者进行突破和超越。这个阻碍往往不是一个点的突破就可以形成突破的。

  怎么来突破呢?简单的思想是没有办法实现突破的。现实情况是,这是从企业的层面看,先行企业现在往往都是国际公司,有主导作用,吸引着大量的企业围绕着它,构成一个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体系。你的局部技术超过了这个企业,也没办法突破这个体系。从国家层面看,发达国家在各个经济体系里占中央主导地位,也会阻止你来冲击这样的一个主导地位。

  很多时候,我们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竞争过程中,就存在这样一个基本态势。这个基本态势下呈现出一个现实就是,几乎你每样事情都做不成。例如人才,你的人才是一流的人才,一流的人才向一流的高地聚集,当你培养越来越多的一流人才的时候,你等于是为那个远处的高地输送越来越多的一流人才。这已是个常态,在这种常态中不是要不要创新,而是要找出一个综合的策略,保证你能够加入竞争,寻求机会,实现领先。

  除了规则无可约束

  创新的土壤就是科学务实——施雷对复旦微电子的创新作了清晰定位。“如果没有这个土壤,创新就变成了演戏。”施雷说。

  施雷认为,创新有共性的东西,但“艺术性”的东西也很多,“艺术性”也就是一个企业创新的个性。

  他这样描述复旦微电子的创新:构建一个可以重复使用的制度、产品。高科技产业的魅力就是产品一次开发,重复使用,在制度上,创造一次投入、低维护成本的体系,这也是复旦微电子最具特色的一点。复旦微电子在发展上花了很多的力气,但都不是花在具体问题去怎么解决上,而是花在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个问题?彻底解决这个问题的体系、机制是什么?如何在现有的成本下建成解决问题的体系?这个体系从建立那一刻起就应该有自己的生命力,自己清理、维护、改进、向上。“这就是我的一个核心管理思想。”施雷说。

  施雷的这一“艺术性”让复旦微电子在创业之初成了一个最不像公司的公司。

  最早的办公地点在复旦大学内一个50余平方米的小房间,旁边就是一个装修工地。人员扩充后,复旦微电子陆续又租了两个“办公房”,一个在复旦的教学楼里,另一个则在别人的水房里。

  不但办公分散,包括施雷在内的所有公司管理者办公室非常寒酸,没有车子,没有秘书。“时髦电视剧上的领导该有的一切东西,当时我们都没有。”施雷说。

  施雷一开始采取的就是创造培育未来可拷贝的管理模式,从质量管理、供销、人力资源等各个细节入手,建立一个覆盖全公司的管理体系,这种创新颠覆了众人心中原有的企业概念。

  规范人与人之间的行为,规范流程之间的作用,部门之间的作用,进行低成本运作,保持一个冷静的企业氛围……施雷一步步做了下来。这里面,他引以为自豪的就是保持冷静的企业氛围。为此,他举了一个热力学的现象:冷的环境下分子间的碰撞比较少,损耗少,而且有规则,有规则的光才能形成激光。

  基于这种冷静务实的态度,施雷确定了复旦微电子的人才理念除了结果,没有什么可以考核你;除了规则,没有什么可以约束你。

  复旦微电子的IC卡芯片已经有上亿人在使用,上千万部手机里跳动的是复旦微电子的“中国芯”……说起这些,施雷禁不住露出笑容。“过去认为高不可攀的山峰现在都在我们的脚下。我们在纯技术上已不输于任何一个国家的公司,包括那种巨无霸的公司。”

人物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