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射频识别:为世界打上标签
国际零售业巨头沃尔玛从电子产品编码(EPC)技术上尝到了甜头。
沃尔玛的管理人员发现:与没有采用EPC技术的普通超市相比,有EPC的货物脱销率降低了16%。货物脱销之后,有EPC的补充速度比用条形码的快三倍。更重要的是,商店人工订货约减少了10%,库存量全面下降,这对于降低成本非常关键。沃尔玛常务副总裁及信息总管林达·迪尔曼说:“研究表明,采用EPC电子标签的商场补充脱销货物的效率比普通的商场高63%”。
据零售业分析师估计,通过采用EPC技术,沃尔玛每年可以节省83.5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是因为不需要人工查看进货条码而节省的劳动力成本。
EPC——Electronic Product Code,译为产品电子代码,属于RFID技术的实际应用之一。
无处不在的RFID应用
作为一种新兴的自动识别技术,RFID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牛奶将告诉你它什么时候会发酸,肉会告诉你它们从哪里加工而来,药物告诉患者服用它的合适剂量和处方出处,而顾客在结账时不用再排队,任何产品一旦贴上RFID标签就变得智能化”,有人这么描述RFID的未来。
在供应链管理、制造业、建筑业、图书馆、行李搬运、集装箱港口、运动计时、门禁系统、交通运输、军事应用等领域,都能够看到RFID技术。
德国宝马汽车公司就是RFID的受益者之一。宝马汽车为用户提供了上万种内部和外部选项,客户所选择的车身颜色、引擎型号和轮胎式样等可能全都各不相同。这样一来,汽车装配流水线上就得装配上百种式样的宝马汽车。宝马公司在其流水线上配有RFID系统,每一辆汽车上的电子标签都登记有详细的配件要求,在每个工作点处都有读写器,由此保证了汽车在流水线上的各个位置都能毫不出错地完成装配。
在美国,布什政府已经宣布,从2006年10月开始,所有美国护照都将内嵌远程可读RFID芯片。瑞士国家铁路局在瑞士的全部旅客列车上安装RFID自动识别系统,调度员可以实时掌握火车运行情况,不仅利于管理,还大大减小了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澳大利亚则将RFID产品用于澳机场旅客行李管理中并发挥了出色的作用。
RFID的市场规模难以限量
对于沃尔玛这样的零售企业来说,天天都要与商品断货和损耗(因盗窃和供应链被搅乱而损失的产品)做斗争。现在仅盗窃一项,沃尔玛一年要损失近20亿美元。研究机构估计,RFID技术能够帮助沃尔玛把失窃和存货水平降低25%。尝到甜头的沃尔玛开始成为RFID标签的推动者。
截至2005年10月底,沃尔玛为旗下500家商店、俱乐部和5个配送中心配备了RFID系统,还计划到2006年年底把这个数量再增加到1000家以上。此外,沃尔玛规定:从2006年1月起,选出来的200名供应商在供货时,货箱货盘必须贴有RFID标签,到2007年1月,RFID供应商的队伍将扩大到600家。在沃尔玛的推动下,未来每年使用的RFID标签将数以亿计。
RFID中用于包装货品安全的电子物品监视系统(Electronic Article Surveillance,EAS)已经被广泛使用,据估计每年消耗60亿套。
中国目前正在使用的第二代身份证和交通一卡通也都属于RFID应用的实例。13亿人口就意味着13亿个RFID芯片的需求量。
荷兰皇家飞利浦电子是RFID芯片制造业的龙头老大,其RFID标签累计出货量已经超过了10亿只。而在2005年,位居世界RFID芯片制造业第三的意法半导体生产的RFID芯片也超过了5亿个,并且预计3年后的年产量会超过10亿个。
截至2005年底,全世界已经安装了约5000个RFID系统,实际年销售额约9.64亿美元。
射频识别产品在全世界的销量正在以每年25.3%的比例增长。随着第二代RFID技术标准的完善和实施成本的下降,研究人员预计,2006年全球RFID产业将取得实质性突破。2007年,全球RFID将全面启动,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增长率将可能超过50%。这一过程将至少持续到2009年。
在中国,RFID芯片需求的增长幅度预计高于世界其它市场,2005年RFID市场规模达到了16亿元人民币,与2004年同比增长25%。最近的市场调研公司的调查结果显示,到2009年,中国的电子标签市场预计会从2004年12亿人民币增长到50亿人民币。电子标签在中国快速增长的动力来自RFID技术的成熟度、政府对电子标签标准化的支持、电子标签芯片及相关设备的降价以及最终用户的广泛接受度。
从40美分到2美分
RFID应用是一个高度复杂的产业化问题,没有规模就难以降低成本。传统的条码标签的单位成本只有0.25美分,而一个RFID标签的价格大约是30至40美分,是条形码价格的100多倍。
标签的成本是阻碍RFID技术普及的重要因素。只有低价格的RFID标签才能使得供应商们能接受RFID技术,增加贴标签的产品。
为了达成RFID产品普及,意法半导体公司通过降低晶片打磨、切割及天线封装与测试成本、简化芯片架构、缩减用户闲置功能来降低RFID标签的价格。意法半导体的产品路线图计划包括高性能低成本的芯片、强化的安全性能、改进的天线嵌入基材和更小的封装,推出价格低廉的下一代UHF芯片,实现“5美分标签”的目标。
RFID芯片制造业的老大飞利浦和位居第四的德州仪器近期联手推进Gen2 RFID的研发。Gen2协议实现了显著的性能提升,包括更高标签吞吐量、更高精确度和更加符合全球频率资源管理法规的规定等。许多新的制造商都致力于支持Gen2标准,用户可以充分利用基于标准的标签、读码器、打印机/编码器之间的互通性,并可获得极具竞争力的价格。沃尔玛和麦德龙已宣布在物流系统中启用Gen2的标签和读写器,此举使Gen2标签的成本得以迅速降低。沃尔玛公司的迪尔曼说:“Gen2标签的价格下降了70%以上,使低于10美分的标签变成了现实”。
据业内人士预计,当全球RFID标签需求量超过50亿片后,成本会进一步降低到2美分,在未来的10年里,RFID标签将逐步替代现有的商品条形码。
构建完整产业链
RFID要实现完整的功能,有赖于芯片商与相关硬件、软件、系统业者的配合,因此,构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对于RFID的服务应用非常重要。
RFID产业链包括:芯片制造商、读写器制造商、中间件公司、系统集成商以及实施咨询等环节。
RFID芯片制造由飞利浦、西门子、ST、德仪等传统半导体厂商所垄断。国内的复旦微电子、大唐微电子等半导体厂商虽然也已进军这一领域,但目前仅局限于第二代身份证、智能卡等业务。该领域,专家认为投资机会已经不大。
在标签、天线、读写器制造等环节,总体而言也是Alien、Intermec、Symbol等国外厂商的天下,国内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厂商在进行相关研究。
在中间件、系统集成方面,IBM、HP、微软、SAP、Sybase、Sun等国际巨头占据着主要的位置。自2005年以来,IBM、惠普、微软等公司都采取了积极行动加大对RFID中间件及有关应用平台的研发,国内像用友之类的ERP企业也开始涉足这一领域,但研发进程和投资力度仍无法与国外厂商同日而语。
专家指出:中国RFID目前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产业链,市场上绝大部分产品都是代理国外的。虽然目前开展RFID业务的企业已经超过了100家,但总体而言仍受核心技术缺失的困扰,真正具有较强自主研发实力的企业并不多,而且大都集中于低端产品,同质竞争比较严重,而拥有政府背景的企业更易占据有利竞争位置。2006年,中国RFID市场仍会以产业链壮大与市场培育为主。
在我国,RFID的频率分配及使用尚缺乏统一的国家标准,尤其在UHF频段的使用与现有的公众移动通信和集群通信频段发生重叠、产业整体发展水平滞后和实际应用匮乏,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国RFID标准的制订与实施。但是,中国未来巨大的潜在市场规模,无疑为国内各类RFID厂商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分析人士指出:目前科技部、信息产业部正联合14个部委制订《中国RFID发展策略白皮书》,预计将会为我国发展RFID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射频识别将是未来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射频识别技术(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自动识别技术(AEI,Automatic Equipment Identification)在无线电方面的具体应用。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通过无线辨识技术,实现人们对各类物体或设备 (人员、物品) 在不同状态(移动、静止或恶劣环境)下的自动识别和管理。射频识别可以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而且无须人工干预。射频识别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商业自动化、交通运输控制管理等众多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