障碍重重 中间件能否成就三大突破?
中国SOA能否突破规模应用?
在SOA概念普及、技术筹备之后,一些中间件巨头正通过具体的产品,将SOA推进到全面实施阶段。然而,正如Sun公司总裁Jonathan Schwartz所指出的,中间件还存在着种种弊端,技术路线杂乱,没有基础标准或整合接口,传统定价方式不合理导致总体价格昂贵,影响了规模化应用。
此外,中间件在中国市场除传统金融、电信、政府三大领域之外,其他领应用非常有限,亟待开发新的行业需求。
Oracle北京售前咨询顾问忽志刚告诉记者,SOA要实现规模应用,标准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虽然已经公布出来一些,但厂商的实现还需要有个渐进的过程。其难点在于如何在旧的应用系统上按照SOA架构进行改造,如果标准不统一,很难实现与新系统的无缝连接。但标准也需要一个完善的过程,需要参与制定的大厂商积极沟通。
IBM全球服务部一位资深人士表示,他认为标准不统一从技术上来说并不是主要问题,中国信息化程度不高,需求还不强烈,而企业决策层的管理水平也有限,决定了国内SOA应用规模化尚未成气候。再加上一个项目成本都是百万、千万美元级别的,IBM中间件在国外动辄就是几十亿美元的单子,这也是国内市场尚难以接受的原因。
BEA系统(中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喻思成表示,能否成功实施SOA并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它还涉及到管理、企业文化、业务流程等方面。实施SOA首先要做到业务驱动,在组织架构上要有一个坚定的核心管理团队来负责SOA的规划和实施。虽然在中国成功部署SOA的案例还不是很多,但在国外这方面案例很多,BEA可以将国外的经验和教训引进中国,使中国的SOA之路走得更顺畅。
专家预计,未来国内在电力、铁路、烟草、物流和制造行业的大中型企业将会产生更多的需求和机会。可见,SOA规模化应用在条件成熟时还是可以期待的。
商业中间件能否突破开源进攻?
面对眼下开源大潮的来势汹汹,东方通科技公司技术总监李春青认为,开源是软件同质化的必然产物,中间件是分层次的,越低层的中间件,标准越规范,同质化程度越高,需要的服务越少,价格越低,越容易走向开源,越高层的中间件正好相反,这是软件发展的趋势。言下之意不必恐慌。
而喻思成则认为,开源与商业软件是互利互惠的合作关系,因此BEA一直致力对开放源码的支持,并且大力帮助开源组织的发展,将自己拥有的先进技术贡献给开放源码组织,同时也是多个创新性的开源项目的主要贡献者。
有了当年OS/2的失败教训,IBM深刻了解到技术再好如果很难被人接受,无异于开发失败。因此,IBM对开源中间件的支持确实是“真金白银”的,其在加拿大的一个支持开源的项目一下子就拿出800万美元。而且它也不吝啬将自己的产品和技术在一定程度内开放出来,就像某些种群为了更好的繁衍下去,总要把自己的优秀基因遗传给尽可能多的后代。IBM也开放给社区或大学研究机构,不仅是为了激励创新,更是为了让更多人在学习或者研发的过程中,了解并接受它所倡导的中间件理念,并因此营造出一个“共生”的生态圈,形成事实标准。随着IBM整体战略从软件向服务转型,其开源的商业模式在免费的技术提供背后,还有庞大的维护及服务收益足以支撑。
东方策略科技公司首席研究员陈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开源趋势也许撼动不了IBM这样的巨头,却是对国内厂商构成威胁的最大竞争对手,而国内中间件厂商面向未来的战略监测和战术追踪不够完备和正规化,前景堪忧。
国内厂商能否突破国外企业强势?
这些年在国内中间件市场上拼杀的,除了东方通、中创外,几乎全是国外的大厂商:IBM、BEA、Oracle、Inprise(原Borland)、Microsoft及Sun等。虽然随着市场容量的扩大、产品效益的显化,国内已有约30家企业开始涉足,但销售收入却与国外厂商不在一个数量级。SOA不仅使国外厂商从战略制高点上抢占了先机,为扩大中间件市场,它们还纷纷采取了捆绑销售和低价销售的竞争策略,企图利用资本和产品优势阻止后来者入局。
以BEA、IBM为代表的国际中间件厂商将逐渐从过去更关注基础架构层面转为基础架构与业务应用并重,而诸如东方通科技、普元、中创、金蝶等本土厂商今后的核心将主要是应用层面。与此同时,由于中国市场的规模有限,因此很难在标准体系建设方面有所建树,相比之下,本土厂商可能会更多地扮演跟随者的角色。
不过,李春青则表示了对国内厂商的信心。他认为国外厂商只在新的中间件产品如ESB等方面占有一定的技术领先优势,但这种领先并不是几个传统的大的中间件厂商,而是一些新崛起的小厂商,而他们在国内没有太多市场分额。除此之外,在贴近行业、支持服务及产品的组合打包方面都是国内厂商占具优势。随着国内用户越来越关注成本,因为越来越多的金融、电信的国有企业成为上市企业,而政府领域在IT投资预算上本来就不宽裕,这使得用户在开源产品、国内产品、国外产品之间进行选择时,国内产品越来越成为焦点。政府不遗余力的支持也促使国内基础软件的产业群逐步形成,群体优势已经显现。
此外,近几年随着国产中间件厂商在自己专注的细分领域渗透日益深入,它们在局部的竞争优势已经初步显露。例如东方通的消息和交易中间件、普元的构件平台、中创的报表中间件和应用服务器、中关村的门户中间件等在某种程度上都已经能和国外厂商分庭抗礼。 竞争中,国内厂商也日益悟出,合纵连横是做大国产中间件的武器之一。其中“纵”指的是渠道,“横”则指的是与国内外厂商或组织结盟。2005年,华南理工大学广州中间件研究中心与国际开源中间件联盟合作,东方通、金蝶与Sun共同开拓Java市场。而在2004年,中创也与清华紫光等13家企业签订战略合作伙伴协议,成立中国首个中间件产业联盟。
但据曾倡议并参与国产中间件联盟的陈飔透露,国产中间件联盟现在的情况并不理想,国内厂商的对话方式往往比较可笑,停留在情感层面而非操作层面,不理性也不成熟。“我们需要有心胸的业界领袖,不能处处只考虑自己的利益。一个产业联盟需要非常好的沟通互动机制才能达成共识,如果连这个都做不到,行动的一致就更不必谈,对上下游的游说也就没有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