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正文

超高频RFID 任重而道远

作者:赛迪顾问半导体咨询事业部分析师 何璞
来源:来源网络(侵权删)
日期:2007-03-04 11:45:33
摘要:照工作频率的不同,RFID可以分为低频(LF)、高频(HF)、超高频(UHF)和微波等不同种类。其中超高频产品视读距离长,能够实现高速识读和多标签同时识读,因此超高频RFID产品常常被推荐使用在供应链管理上,成为沃尔玛、麦德龙、吉列、宝洁等企业推崇的改变传统管理的革命性技术。
照工作频率的不同,RFID可以分为低频(LF)、高频(HF)、超高频(UHF)和微波等不同种类。其中超高频产品视读距离长,能够实现高速识读和多标签同时识读,因此超高频RFID产品常常被推荐使用在供应链管理上,成为沃尔玛、麦德龙、吉列、宝洁等企业推崇的改变传统管理的革命性技术。

中国也紧跟着这场全球范围内的RFID风潮,发布了RFID技术方面的白皮书,制定了国家发展战略,推动了国家扶持计划和试点应用,然而中国的RFID事业面临着标准、市场、产业等一系列问题:
 
1、标准问题悬而未决

没有一个成熟的统一标准是RFID技术快速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目前国际上没有统一的频段供RFID技术使用,各国用于试验的频段都不相同,公认最有应用前景的UHF频段(800MHz、900MHz)在欧洲采用868MHz,美国则是915MHz,而中国的该频段则被包括公共通讯、数据通讯、点对点通讯、立体声广播传输、无线电定位和航空无线电导航等业务占用,中国在这个频段上没有空闲的频率给RFID使用。目前信产部无线电管理局所做的工作就是从正在使用的无线电业务中调整出几兆赫兹带宽的赫兹给RFID使用,这其中的工作难度非常大,这也就是目前在800兆和900兆赫兹频段上没有发布RFID规划的原因之一。
 
电子标签在我国也缺乏相应的标准规范,不同类型的产品间不能有效实现信息共享和传递,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电子标签生产、使用没有规范可言,厂商大多持观望态度,这严重影响了RFID技术在中国的发展。目前,电子标签国家标准工作组正在进行相关标准的制定,随着自主知识产权且又能与国际兼容的电子标签标准的出台,我国电子标签的生产成本将大大地降低,这为RFID的推广应用提供有力的支持。
 
2、政府主导型的项目居多,民用RFID市场还未启动

 
目前RFID项目大多是政府主导推动,如铁路机车、海关、高速公路收费、煤矿安全管理等,在物流管理、制造业信息化、超市标签等方面的应用还需要不断开拓市场。国外以沃尔玛为首的零售巨头大力推行RFID技术的应用,他们之所以积极地推行RFID技术,是因为其本身的信息化水平已经非常高,要想进一步降低成本只能在信息化上做突破,而RFID技术正是这个突破点。其他一些大的制造企业,比如可口可乐、卡夫、吉列等对RFID的应用响应也很积极,是因为他们拥有全球贸易庞大的物流体系,采用RFID技术可以帮助其规范物流过程从而控制物流成本。但是国内的企业却对RFID的应用需求不足,这是因为他们的销售成本和管理成本还有向下压的空间,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规范化运作的经营管理体制,也就是说,他们对供应链精确管理的需求并不是非常高,投资RFID并不能给他的供应链系统带来真正的收益,反而会增加成本。只有当RFID真正能给这些企业带来变革,RFID民用市场才会真正开启,RFID的市场才会引来真正意义上的应用的春天。
   
价格是影响RFID标签推广应用的最大瓶颈。RFID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供应链的应用上,从企业的角度来说,也就是主要在物流过程中发挥作用。据了解,目前美国一个电子标签最低的价格是20美分左右,显然这样的价格无法应用于超市中某些价值较低的单件商品。只有下降到3美分以下,电子标签才有可能大规模地应用于单件商品。因此,在当前的情况下除了极个别极高附加值的产品外,绝大多数企业的产品还难以承受RFID标签所带来的成本上升。因此在近一个时期内,零售商在物流中使用RFID标签是不太现实的。我国电子标签的芯片制造技术目前与国外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生产成本比较高,一般每个标签的售价在几元钱左右。如果我们能够制造出0.4微米的芯片,并且保证每生产1亿个电子标签的成本控制在0.3元/个,到那时电子标签的推广使用才有可能变为现实。
 
4、超高频阅读器技术难度高导致进入门槛高

目前高频市场已经有Philips、STM、TI等推出专用读写芯片,设备厂商在这些专用芯片的基础上开发高频阅读器的难度不大,但在超高频阅读器方面一直没有专用芯片,厂商们都是在DSP平台上搭建电路,因此超高频RFID阅读器的功能不得不分散在一块电路板的许多芯片上。自己搭建电路对于厂商来讲有很高的开发门槛:这种工作需要开发人员具有高频或者微波开发经验,同时对系统软件、算法开发能力要求较高,而在我国这样的人才非常匮乏。超高频阅读器的开发难度大成为影响整个市场发展的障碍之一,如果拥有了超高频阅读器的专用读写芯片,厂商开发超高频读写器无疑将事半功倍,同时这种专用芯片还可以镶嵌在手机和电脑了,实现更多的功能整合。据说,目前几家主要的芯片厂商正在商讨专用读写芯片中的功能定义,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市场的需求会推动超高频阅读器专用芯片的尽快诞生,进而使超高频阅读器的开发易于实现。
 
5、国内超高频RFID产业链相关环节厂商开发经验不足

RFID的产业链主要由芯片设计、标签封装、读写设备的设计和制造、系统集成、中间件、应用软件等环节组成。目前我国还未形成成熟的超高频RFID产业链,产品的核心技术基本还掌握在国外公司的手里,尤其是芯片、中间件等方面。当前低、高频标签封装技术在国内已经基本成熟,但是超高频及微波标签的封装与国外相比还存在差距,还无法实现规模生产,这部分产品主要依赖于进口。低频、高频读写器制造技术比较成熟,但是在超高频段的应用,阅读器主要依靠进口,而且国内只有少数几家企业例如深圳先施、三宝集团、深圳远望谷等具备了超高频读写器设计制造能力。此外,国内企业在超高频RFID天线的设计和研发能力还非常欠缺,设计主要参考国外产品的形式。而在中间件领域主要采用国外厂商BEA、SAP等的产品。在系统集成领域,RFID系统对于系统部署、阅读器读取效率等要求较高,由于超高频领域的项目实施较少,相关厂商在该领域还需要不断摸索,积累经验。整体而言国内超高频RFID产业各环节厂商开发经验不足。

标准、市场、产业等问题的解决,需要从政府到企业、从研发到应用等产业各环节的大力推动和支持,只有产业和市场并举,中国才能引来RFID应用的春天。
 

人物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