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正文

实现及时互动的商务交易 手机结合RFID创新应用

作者:李建斌/张復閔
来源:台湾新电子
日期:2007-03-04 11:45:30
摘要:RFID除了供应链领域的应用外,相关业者更看好其与消费性电子產品结合所带来的商机。目前在日本与韩国,以NFC与二维条码所实现的行动商务已渐成气候,未来在RFID与手机整合的技术更加成熟后,将可為消费者带来更便利的行动生活,让资讯与商品的取得更具即时性与互动性。

  RFID除了供应链领域的应用外,相关业者更看好其与消费性电子產品结合所带来的商机。目前在日本与韩国,以NFC与二维条码所实现的行动商务已渐成气候,未来在RFID与手机整合的技术更加成熟后,将可為消费者带来更便利的行动生活,让资讯与商品的取得更具即时性与互动性。

  无线射频辨识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的话题不断在各產业界延烧,并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人们与商品及资讯间的关係。从人类尝试飞行开始,文明的轨跡因而產生巨大的变化,飞机让人与人、地与地之间的距离顿时缩短许多。而RFID技术,则将掀起另一场距离的革命,将使得更多的资讯与知识於无线空间中穿梭,让人们的生活、工作、娱乐等活动,从固定的时间、地点中解放出来。行动化已然成為今日最受瞩目的大趋势。

  与此同时,人们手中的个人数位助理器(PDA)及手机也发生重大的转变,未来不仅是打电话、记行事历、查通讯录、玩游戏的工具,甚至包括无线上网、照相机、MP3随身听、录影机、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收看电视与电影,以及RFID等功能,也都陆续整合,让日常的生活与工作更加便利与丰富。届时只要透过手机,就可以购买自动贩卖机的饮料、了解目前个人投资组合的获利情况、搭乘交通工具,以及随时随地查询公司资料库。只要一机在手,不论任何时间与地点,一切的应用都只是「举手之劳」(图1)。

 

手机整合RFID 布建「最后一公尺」网路

  RFID是一种利用无线电波读取资料以辨识物品的技术。RFID标籤包含著一个硅晶片和天线,可储存关於物品的描述资料。由於晶片成本下滑和共同标準的建立,RFID开始以不同面貌,融入每个人的生活之中。目前台北市民人手一张的「悠游卡」,就是RFID运用的例子之一。

  RFID改变企业的运作模式,人们的生活也将因而变得更加便利。相关民生行业的使用,也将使得RFID从冷冰冰的產品技术转变成创新的衍生应用服务。服务整合者将透过RFID的加值与创新,让原有的服务提供者為使用者发挥更大的效益。

  在双向宽频上网方面,非对称数位用户线路(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ADSL)解决了最后一哩技术(Last Mile Technology)的问题,让家家户户可以透过电信固网连结网际网路;而RFID则可喻為解决了最后一公尺技术(Last Meter Technology),RFID让物理世界可以连接对应到资讯世界,人们更可跳脱在标籤、读取器层面的思考,进一步思考资讯流程的革新,运用RFID及其网络之建设,可将数位网际网路世界,进一步延伸到每个物件上,未来RFID技术将与日常生活架构交织,直到无法再从其中区分出来。

  以產业面来说,RFID则為电子產业建构出新的產业链,所衍生的商机亦相当惊人。根据统计,台湾有1,300万的手机用户,换句话说,每一人就拥有0.6支手机,所以手机将是RFID最佳的载具,透过RFID与手机的整合,来完成最后一公尺技术,并為行动商务带来崭新的契机(图2)。

 

行动商务满足即时的消费慾

  自从NTT DoCoMo成功推出i-Mode服务之后,全球莫不关注行动商务此一新兴商业模式的发展,并纷纷起而效尤。所谓行动商务意指利用无线终端设备(如PDA、智慧型手机等)进行市场交易并完成付费动作,其相关服务与运用除了提供娱乐、音乐、图形的下载,还包括行动银行、行动理财、行动广告等服务项目。随著WAP、GPRS、WCDMA及各式无线连网设备相继推出,以及RFID与手机整合的技术日趋成熟,行动设备与网际网路的结合,将引爆出庞大商机。

  过去业者為了让消费者能在购物衝动达到最高点时付诸行动,因此多半直接将广告放置於卖场货架旁,如今随著条码、RFID逐渐被整合到手机内,消费者可在见到心动广告的第一时间内,利用广告海报内的晶片或条码,立即透过手机的触动,将资讯下载或与广告即时的互动,让购买行為即时发生,以满足消费慾望。

  手机的使用定位一再演进,从过去以通话為主要功能,到文字、图片讯息传递,再到网路瀏览、多媒体影音播放,就目前发展来看,结合了RFID与二维条码的行动商务,无疑是最新的趋势,其中,RFID与手机的结合,在全球各地都仍属起步阶段,至於二维条码,在日本与韩国都已应用多时,不过除了此两国外,在其他地区也尚处萌芽阶段。

现行手机行动商务解决方案有三种:1.二维条码辨识(2D Barcode),2.近端通讯技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NFC),3.工研院全域通讯(Full Field Communication, FFC)RFID手机。

 

二维条码辨识风行日韩

  条码自1940年发展以来,由於具有身分识别的特性,无论单独或是搭配后端管理系统的应用,都有极高的辨识率,也不易出错,所以在全世界都有广泛的应用。但随著科技的发展,传统一维条码利用粗细线条代表意义的资料量只有15个文字,為了在有限的空间内传达更多讯息,在一维条码的粗细线条外加上其他点线,使条码隐藏资讯量增加的「二维条码」因此应运而生(表1)。

  手机结合二维条码进行行动商务,所採用的互动模式可分為两种,一是利用手机上的相机模组扫描印刷於各式媒体的二维条码,再透过手机内建的解码软体,来辨识条码内含的讯息,这裡所谓的讯息,有可能是1组网址、1组电话号码或是1组简讯,解码软体解开讯息之后,手机便随即执行连结、拨号或发送讯息等动作,而这些动作皆可被运用於电子商务上,例如可上网订购各项產品,再由手机建置的电子钱包来解决金流的问题(图3)。

  另一种互动模式则是将条码储存於手机内,藉由外面的读写器来扫描、判读这组条码的讯息,这种应用可说是把手机当成ID识别工具,使用领域包括票券、折价券等,例如消费者使用手机上网订购票券后,电信业者就会传送专属的条码至消费者手机内,届时消费者便可凭条码进场(图4)。

  在日本及韩国这两个手机发展最先进的国家,都已经将二维条码实际应用在日常生活中,甚至还因此產生两种类型的二维条码。目前这两个国家都力推自家的二维条码,点燃另一波的主流规格战争。在日本,可以看到许多年轻人穿著印有条码的Q-shirt,在交换名片时也会发现名片的一角有著像图案的条码。其实这些看不懂的图案叫做「QR Code」,是一种开放式的二维条码。在QR Code中所隐藏的资讯,可能是姓名、电话等个人资料,也可能是任一段文字的编码,可以用来做為个人辨识的身分证明。QR Code同时也应用在购物中,物品上的二维条码资讯,经过手机扫描后,不但能显示產品的价格,也能得到关於购买產品的商品资料,如扫描蔬菜上的QR Code,就可以知道蔬菜的產地及食用资讯。

  而韩国专為手机运用而发展的二维条码叫做「魔釦」(Magicode)。最常见的应用方式,就是以手机透过Magicode进行手机图铃的下载。在韩国首尔的街上,常常可以看到行人将照相手机对著商店门口的Magicode,经过手机的译码后,直接连结至该商家的网站,下载商品的折扣优惠证明。

 

NFC已广泛用於行动交易

  NFC是短距离非接触式的一种通讯技术,反应时间只有0.1~0.3秒,也完全不需要复杂的操作程序,因此成為手机作為行动交易、服务接收工具的最佳解决方案。

  近端行动交易技术NFC结合了非接触式感应以及无线连接技术,作用於13.56MHz频带,传输距离仅约為10~20公分,传输率目前為106k~424kbit/s,未来预计将可达到1Gbit/s(图5)。与其他短距离无线通讯技术相比,NFC更安全、反应时间更短,因此非常适合作為无线传输环境下的电子钱包技术,交易快速且具安全性。目前由诺基亚(Nokia)、新力(Sony)与飞利浦(Philips)三家公司所共同推动,可用於付费、识别与通讯等多种功能。目标是将NFC配备到手机、手錶、PDA、数位相机、可携式游戏机、电脑以及数位消费性电子之上,并通过ID资料的认证,使双方產品透过收费方式进行资料和服务的交换,将有助於未来行动电话或可携式装置能自由的在任何提供服务的公共区域,进行下载以及付费的动作。

  NFC的主要功用包括:一、身分识别,能解决记忆多组密码的麻烦。二、点对点的资料传输,因此藉由NFC,多个设备如数位相机、PDA、电脑、手机等之间,可以进行无线互通,交换资料或服务。三、资讯读取,如海报或展览资讯上贴有特定晶片,这些晶片无需电源,NFC手机即可快速读取资讯。

NFC手机因具有识别功能,再加上传输距离在10公分以内,因此确保了资料传输时的安全性。极短的反应处理时间,轻碰一下即可,不像蓝芽还需要进行设定,这也是NFC技术崛起的主因;因此大流量的资料处理环境就成為杀手级应用所在,如铁路、公车系统等。

  近期以来,已有多个国家积极发展手机付费应用机制,如现今美国最盛行的数位音乐下载服务,以及日本JR线的车票。台湾则透过经济部通讯產业发展推动小组以专案形式结合手机、金融、电信以及系统平台等领域共12家厂商,发展近端行动交易应用,催生国内的手机小额付费应用机制,未来将整合国内交通运输、小额付费机制以及信用卡刷卡签帐等应用(图6)。

 

FFC RFID手机延伸行动商务领域

  由於NFC所强调的為「近场」机制,使得RFID通讯感应距离只达十几公分,如此,已然限制其使用方便性以及需较长距离之使用情境。因此台湾工研院无线辨识中心即著手发展具有长距离通讯能力之超高频(UHF)频段且兼容高频(HF,13.56MHz)距离传输并保证资料传输安全性的全域通讯(Full Field Communication, FFC)的RFID手机。上述二维条码与NFC的发展劣势,诸如读取距离小於20公分、读取时须与二维条码保持可视范围(Line of Sight),以及标籤内记忆体容量有限等等,恰好是工研院FFC RFID手机目前的发展优势(表2)。

  工研院FFC RFID手机的读取距离达可达50公尺,这项优势可使行动商务的应用范围再扩大,例如高速公路旁的T-Bar广告看板、建筑物上的大型广告及电视墙、交通工具上的移动式广告等等,消费者在街道上便可透过手机连结广告看板上的讯息,进而执行电子商务应用。

  该款RFID手机设计,是透过RFID读取器微小化技术、手机购物资讯整合技术,以及后端购物金流整合资讯技术三方面所达成,创造一个即时互动广告与购买的服务,让商品广告资讯与消费者进行直接互动并达成即时购物环境(图7)。

  随著日趋低廉与方便的RFID產品陆续推出(如大量製造的RFID标籤和在手机上随插即用的卡片式扫读器),将带动更多广告业及印刷业者的投入,而当广告和看板都能贴上RFID标籤,人们也能够利用RFID手机,随时随地「感应一下」的时候,整体的消费行為与获取资讯的管道可以更及时,进而促成整个社会既有產业的变革。届时,RFID不再是艰涩的科技名词,而是进入民眾生活四周,成為取得商品或服务等生活资讯不可或缺的管道,除了带动RFID相关前端產品的销售热潮,也会促进相关民生服务行业的演进和创新。

  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结合RFID与感应器、嵌入式系统的创新產品出现。当温度计、感应器、显示器等物品结合了RFID后,RFID扮演了一种可携式的资料储存媒体、以及与后端系统的沟通介面,另一方面,这些物品则是扮演了更容易產生互动的介面角色,并且会嵌入於各式日常生活用品中,如手錶、手机、智慧家电。目前这类多功能的标籤,已有可用於监控血袋温度的智慧标籤,它主要是结合了温度感测器、纸张形式的电源供应、以及RFID作為纪录储存及资料传送的介面。预计未来还会有结合不同用途的RFID智慧物件被製造出来,并且随著技术的成熟,价格将降到一般大眾所能接受的范围,届时会有更大量的应用產生,并且随著智慧家电的成熟进入到一般日常家庭生活中,加速建造普及运算(Pervasive Computing)的环境,创造出无所不在运算(Ubiquitous Computing)的创新体验。

 

结合后端应用平台发挥最大价值

  网路购物革命,10年有成;加上近来手机功能强大,成為随身随时随地随性购物的最佳利器,未来10年,手机购物可望凌驾网路购物并占有一席之地。

  从消费心理来看,网路购物多属理性消费,在充分细心比较购物内容与价格后才决定购买;手机购物则有较多的衝动性购买,看到户外广告贴心的诉求时,瞬间以手机完成购物。

  方便携带的行动通讯设备在未来的商业应用上有很大的潜力与价值。基本上,行动商务主要有两个重点:地点的机动性和时间的急迫性。只要交易本身在时间上有急迫性,或是在地点上有机动性的需求,就很适合行动商务的导入。对企业而言,行动商务的建置已是维持企业竞争力不可或缺的工具。

  整体看来,未来RFID应用的发展,在很多產业都相当被看好,虽然目前该技术尚有一些潜在问题,但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相信要克服RFID的种种隐忧,指日可待。RFID取得资料后须与应用系统整合处理相关资料,因此RFID虽具备改变產业商业模式的潜力,然在整体资讯科技(IT)网路结构,仍处於末端神经位置,即使末端神经再灵活,仍须与主干神经网路配合,这方面仍有赖於应用平台之转换与普及,才足以產生真正之结构性变化。

  RFID应用范围可遍及食、衣、住、行、育、乐等各个层面,是足以开创大眾舒适生活的科技利器。开发RFID应用必须审慎度量基础环境之建置是否完备,相关核心技术之能量是否足够。在当下產业界对RFID应用效益混沌之际,政府因藉由公领域促进保安及安全等社会公益方面进行RFID相关应用,不但具有带动產业发展之效果,更可使台湾成為亚洲国家RFID技术应用的实践者。

 

(本文作者為工研院无线辨识科技中心专案经理)

(详细图表请见新电子244期7月号)

人物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