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S:RFID采用不急于一时
从对待RFID的态度上,可以管窥UPS谨慎的技术策略。
车辆运送货物的卡车来到了仓库前,从进入大门的那一刻起,卡车中所有商品的品种、数量就都进入物流商的信息系统,并且自动与采购订单和出货通知进行匹配。随后,货物被卸下,通过长长的履带传送,自动“分配”到立体仓库的某个指定位置。此时,仓库中的转运区域也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工人们将即将出库的产品搬下传送带,送上叉车;当叉车通过检验区时,一名工人手持一台小小的识别器对准货物,对整个拣料、装料和出货的数据进行核对;确认无误之后,货物会立刻被送上在仓库门口等候的货车,开始向其目的地进发。这是在8月1日于香港举行的UPS技术大会上,UPS射频识别技术工业工程经理鲍勃·纳尼曼(Bob Nonneman)描绘的未来物流场景。这一切都有赖于RFID(无线射频识别)的应用——在仓库的各个角落,包括库门上方、传送带旁、办公桌上,甚至装卸工人的手中,都有RFID识别器。
当然,这一切还没有成为现实,因为对于全球物流业老大的UPS来说,期待新技术并不意味着立即去拥抱它。但不管怎么说,是科技改变了UPS。
UPS现任董事长兼CEO迈克·埃斯丘( Mike Eskew)早在1962年就加入了UPS。当时的UPS还只是一家只在美国开展业务的包裹快递公司,业务模式也非常简单——“无论大小客户,我们只收他们一份钱;我们只考虑把包裹送达目的地,不考虑怎样使客户更满意;我们只看司机的停车地点和包裹的处理量这两个信息。”今非昔比,当穿着西服、打着红领带的埃斯丘正襟危坐于美国总部,通过全球卫星系统与远在万里之外的香港会场进行交流时,他不禁感慨道:“科技带动了商业。”
如果说10年前的UPS是一家速递公司的话,那么今天的UPS已经转型为一家大量采用科技的物流公司了。如今,UPS不但能够给客户递包裹,还能够给客户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今天的商业模式已经截然不同了,我们需要满足客户的需求,为他们提供一对一的交易。”埃斯丘认为,UPS需要为客户提供“可视化服务”:客户将能够对以前独立的信息、货物、资金三者的流向进行统一管理;在货物的运送过程中,客户还可以随时查看货物的运送情况,包括从供应商到收件处的全过程。
UPS的客户之一Seveco国际有限公司是一家电子产品的OEM/ODM厂商,公司的主要客户是跨国中小企业。它生产的都是短生命周期的产品,一种型号的产品往往必须在三四个月内上市,“因此,我们不能用海运而只能采用空运,而且我们还要保持对货物的实时跟踪。” Seveco公司业务主管Houghton Lee说。IBM位于深圳的工厂也对UPS提出了严格要求:一要保证质量,控制损失率;二要保证时间,不能晚点;三要保证费用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为此,IBM的深圳工厂还要求将ERP系统与UPS的信息系统实行对接,让自己的客户也能够看到产品的送货情况。“如今,一方面商业的速度越来越快,另一方面客户也越来越没有耐心了,我们把它称为即时经济。”Gartner集团分析师Dion Wiggins认为。
客户的需求对UPS的供应链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UPS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收集、分析和管理所有的货物信息。UPS在全球有数万名投递员,每天要进行数百万次的取货和投递工作,为了保证货物运输“最后一厘米”的高效和准确,也为了节省时间成本,大量采用新技术就成为了必然。
与自己的主要竞争对手联邦快递相比,UPS对新技术的态度要谨慎得多。“我们不会参与最热门的新技术,而是跟踪后再做决定。”UPS供应链解决方案集团副总裁兼CIO劳里·约翰逊(Laurie Johnson)表示。一般情况下,UPS的技术更新周期长达5~7年,而且其非常注意保持技术的延续性。在RFID的关注上,UPS也延续着其一贯的谨慎个性。
由于客户的多样化要求,势必也要求UPS能够在包裹的运行过程中得到更多的信息、更快地处理信息。目前,已经使用多年的条形码却存在着诸多的弊病:一次只能扫一条、需要非常近距离的操作、形状需要固定、不耐污染……更致命的是,条形码能够提供的记忆容量实在太小,而且是一次性、无法更改数据。相反,这些都是RFID的优势所在。
其实,RFID技术存在已久,早在“二战”时期,美军就曾经使用这种技术来识别盟军的飞机;但是直到20世纪90年代,这项技术才又“老树发新芽”,从1992年开始,UPS就一直在跟踪RFID技术的最新进展。
UPS认为,RFID是一项颠覆性的技术。对于UPS来说,RFID的商业价值在于它改变了信息的运用和管理方式。“RFID带来的业务流程改变将会极大地降低成本和提升质量,尤其是在当前这个急剧变化的商业社会中。”
虽然跟踪了很长的时间,但是直到2001年,UPS的高层——工程及战略部高级副总裁才建议公司应当在RFID上有所投入。为此,UPS专门成立了一个RFID-EPC(电子产品代码)筹备委员会,由公司COO作为执行发起人,工程及战略部高级副总裁作为联合主席,其成员均为各职能和业务部门的副总裁。
一开始,UPS并没有从公司内部着手,而是先协助客户完成RFID的准备工作。UPS举办了多场交流研讨会,听取客户们对于这种新技术的需求。在公司内部,也进行了多次的论证,着重研究RFID将如何影响公司的业务。
大方向确定之后,UPS开始在小范围内做技术测试。2003年,UPS在纽约的一个研究室开展了一个试验项目:在包裹车上使用RFID标签,以监视车辆的具体位置。一开始,试验采用了需要使用电池、射程10米以上、成本较高的“主动式”标签;后来为了进行比对,很多包裹车上安装了没有电源的“被动式”标签。随后,UPS又在亚特兰大市做了另一个试验,在各种不同类型的陆上交通工具上使用“被动式”标签,并对门禁控制及环境信息进行检测和记录。
现在,UPS对RFID的试验重点转向了用于传递小型包裹的可回收搬运箱上。试验的第一阶段在UPS位于亚特兰大的顶级自动控制实验室内进行,这个实验室复制了全球范围内UPS运行的绝大部分自动控制系统;第二阶段的试验搬到了露天的、位于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的国际空港“世界港”(Worldport),大约有1000个搬运箱被标上了RFID标签。
在做分拣测试的过程中,UPS发现RFID标签的读取准确率并不高。通过分析,主要原因是标签供应商的质量控制存在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UPS与供应商进行了多次交流,甚至收购了一家供应商以掌握主动。“目前,在实验室可控制的条件下,标签的准确率已经能够达到99%。不过,在室外准确率还不可能这么高。” UPS射频识别技术工业工程经理鲍勃说道。
技术测试通过之后,UPS还要评估该项技术的投资回报率。目前,这一项指标还不能令UPS满意。究其原因,主要还是由于RFID的成本过高。RFID技术主要包括三大部分:硬件(读取、打印以及传输设备)、软件和标签。一般来说,标签成本应当在总成本中占较小的比例,而目前却不是这样,即使是较便宜的“被动式”标签的单个成本也高达0.2~0.5美元。业内专家认为,只有当其成本降至7美分的时候才有吸引力。成本成为UPS还没有大规模应用RFID的主要原因。
从商业的角度判断,UPS认为RFID不太可能在短期内取代条形码,而是会与条形码长期共存。在这个阶段,UPS不会大规模使用RFID,而会一如既往地静待技术成熟、产品化后的低成本。
当然,UPS也没有闲着,而是通过“UPS企业战略基金”投资了RFID的芯片和标签供应商Impinj.Inc及软件供应商Savi Technology;同时,UPS还是EPCglobal的发起人之一,参与了整个RFID标准的制定。
“我们希望通过实施RFID,达到双赢、多赢。”对于UPS这样的行业巨头来说,新技术的采用并不急于一时,而在于长期的战略收益。
·UPS,如何快速到达2005-8-31 8:32:07 |
·UPS投资结合Wi-Fi和RFID技术的公司2005-8-17 8:4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