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正文

第二代RFID芯片纷纷面市,中国尚未确定自主标准

作者:电子工程专辑
日期:2007-03-04 11:42:03
摘要:第二代RFID芯片纷纷面市,中国尚未确定自主标准
关键词:标准法规

 

RFID正在成为全球市场关注的热点,一边是红火的国外对核心芯片的研发,一边是中国的标准何去何从。

随着去年年底全球产品电子代码中心(EPCglobal)推出第二代RFID标准(EPC G2)作为欧美地区的新标准,各大供应商的EPC G2芯片纷纷亮相:飞利浦公司推出了UCODE EPC G2芯片, 首批工程样片已通过测试;Impinj公司宣布推出Monza芯片和与读取器平台;TI也宣布其EPC G2产品将在今年第三季度实现量产。

第一代RFID标准的实现技术主要基于Alien技术公司推动的0类(Class 0)设计和Matrics公司推动的1类(Class 1)设计,但0类设计使用较宽的频谱(4—6MHz),限制了其在欧洲5MHz应用,而1类器件在扫描范围和吞吐量方面受到限制(扫描范围不足3英尺、读取速度只有每秒1到2个标签)。因此,EPC G2有望取代Class 0和Class 1标准。

相对第一代标准,EPC Gen2具有超越EPC class0和class1标准的若干优势,如中心频率在900MHz频段,从而提高了读出速率,达到500到1500标签/秒;反向散射数据速率从每秒数十比特提高到现在的650kbps;扫描范围提高到30英尺。此外,它具有全球兼容性,解决了不同地区为RFID分配不同UHF频段的规范问题。

飞利浦公司的UCODE EPC G2芯片工作在2.45GHz频段,包含用于96位EPC的一次可编程存储器,采用反冲突运算法则,每秒能读取多达1,600张标签。它利用可灵活部署的应用现场识别码(AFI),除了支持EPC G2标准,还支持ISO 18000-6c编码结构。该芯片计划于2005年第三季度实现量产。

Impinj公司的Monza芯片可以实现EPC G2的所有强制模式,其中,带有“推进器”天线的产品适用于20英尺范围,带有“五弦琴”天线的产品适用于30英尺的范围。在1V直流电压下,它们的功耗低于8微瓦。

在产品推广方面,为缩短基于EPC G2规范的解决方案的上市时间,芯片厂商纷纷联合各应用厂商,如飞利浦成立了一个特别工作组开发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参与厂商包括ASK、Checkpoint、Deister Electronic、Feig、Intermec、欧姆龙、SAMSys、Thingmagic、UPM Rafsec和X-Ident,他们将于本季度开发基于飞利浦EPC G2产品的标签、硬件及解决方案,计划在第三季度推出首批组件。

TI公司则是与12家领先的打印机和读写器生产厂商合作,包括:Avery Dennison、AWID、 Datamax Corporation、FEIG、Paxar、Printronix、SATO、Sirit Inc.、SAMSys、ThingMagic、 WJ Communications和Zebra Technologies。这些公司将与TI紧密合作来提供市场完备的解决方案,包括编码器、读写器、打印机和其他支持TI EPC G2产品的硬件设备。

不过在中国,信息产业部科技司十进制网络标准工作组谢建平认为:“EPC并未能照顾中国国情的应用,如一维条码、二维条码互联网的应用,以及防伪等都未考虑中国的实际应用。”

RFID中国论坛创始人曾强也认为:“中国变成了最大的标准应用市场,但是中国没有成为拥有自己标准的原创市场。中国要提倡自己的统一产品代码(NPC)标准。”

由于中国的NPC标准还未制定出来,相比国外红火的RFID芯片研发,国内RFID芯片设计仍然在徘徊。“虽然我们具备自主开发低频、高频与微波RFID产品以及相关各类读写设备的技术能力及系统集成能力,但在RFID核心芯片、天线设计以及应用经验等方面与国外还有很大差距。”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司长、国家金卡工程协调领导小组成员兼办公室主任张琪介绍说。

目前,RFID在中国的应用普遍是基于中频以及低频的应用,如二代身份证、车辆管理、票证管理、门禁管理等领域的应用。它们大多符合早期欧美的ISO标准,如中电华大、大唐微电子、清华同方、普诺玛等公司的产品。在商业物流领域基本上是需要超高频的RFID产品,但中国超高频的技术并不很强,进入该领域的芯片企业主要有上海华虹集成电路、复旦微电子、上海贝岭和深圳远望谷等。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认为,频谱未划分、标准待确立和产业基础薄弱,成为制约中国RFID大规模应用的主要因素。其中,标准的确立成为当务之急。

现在,在国际RFID物流领域应用存在3种标准:除了面向物流应用的EPC标准,还有早期的面向各个行业应用的ISO标准,另外一种是由日本UID中心提出的UID标准体系。

由中国信息产业部联合众多组织和企业成立的中国RFID产业联盟,在标准制定上提出一个3+3的框架,即在战略上首先要借鉴欧美日现行的标准,二是应当有自己的知识产权,三是自己的标准一定要与世界标准兼容。不过,香港ETI顾问公司常务顾问陈国培认为,如何兼容借鉴这几个标准是很难的。

据张琪介绍,信息产业部正与科技部、发改委、商务部等共10多个部委联合开展“中国RFID与电子标签技术政策白皮书”的编写工作,年底会有相应的标准制定出来。

 国家标准战略深化实施 技术标准有望突围

十四部委力推RFID国家标准 抢占专利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