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标制订中RFID等待“花样年华”
作者:塞迪网
日期:2007-03-04 11:41:42
摘要:国标制订中RFID等待“花样年华”
关键词:系统集成
RFID能够使商品在流通过程中真正实现自动化管理,而不再像条形码那样需要扫描。“电子标签”的倡导者认为,RFID作为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有望在未来几年取代条形码扫描技术。
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购物中心的老板们会忽然发现,自己的生意越来越难做了,因为他们面对的是一群十分“精明”的顾客--在选购中意的商品时,购物者能够瞬间知晓在其他商场中同种产品的报价,而更让人头疼的是,此时某个商家正在以半价对该产品进行销售。
那么,是什么赋予了购物者如此的神通?答案就是RFID(无线射频识别)。
一、RFID可以做什么?
RFID就是一种利用电磁场或电磁波为传输手段的无接触自动识别技术,一个标准的RFID系统由标签和读写器组成。标签是RFID系统中的信息载体,附着在待识别物体的表面,存储着对应于目标的信息,如功能特性、性能指标等;读写器是RFID系统中的信息采集设备,负责从标签中读取信息或向标签中写入信息,读写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
其实RFID技术的出现由来已久。早在二战时它就被美军用于战争中识别自家和盟军的飞机。进入民用后,RFID技术更是表现出了无限广阔的应用空间。从德州仪器在1991年把RFID技术应用在畜牧业中开始至今,RFID技术已经在很多领域中得到了应用,例如:铁路运输、物流管理、生产线自动化管理、电子门票等等。
RFID概念在近期成为焦点还有赖于零售大鳄沃尔玛的大力推动。在2003年的时候,沃尔玛出台了一项决议,要求其前100家供应商在2005年1月之前向其配送中心发送货盘和包装箱时使用RFID技术,2006年1月前在单件商品中使用这项技术。同时,一些跨国巨头如IBM、微软、诺基亚等也高调进入相关解决方案的开发当中。
RFID在国外部分领域成功的商用,也给予了后来的开发者以信心。如在荷兰鲜花定购市场中,每天有3.7万笔交易要处理,通过对10万个花篮贴上RFID电子标签,大大提高了处理速度,使定购准确率提高到99%。在我国也有着RFID的身影,如城市出租车管理和产品管理等。
目前的RFID已经深透到了商业、工业、运输业、物流管理、医疗保险、金融和教学等众多领域,而在本文开始所提及的应用,则仅仅是RFID在未来的“海量”应用之一。当然,这种应用的实现离不开相关移动数据网络和终端的支持。而在人们的心目中,最好的应用终端就是手机。据悉,诺基亚和西门子已经相继开发出了支持RFID技术的手机终端。那么,什么样的网络能够更好地支持RFID在未来当中的应用呢?
二、与3G共舞
与其他无线技术所定位的应用领域相比,RFID的胃口无疑显得“贪婪”了许多。而与它所要实现的某一特定功能相对应,在快速、频繁地数据交互下,其数据流量也会相当可观,由此,势必将对无线数据通信的网络带宽提出更高的要求。以目前移动通信的GSM/GPRS、CDMA所支持的数据流量来看,确实有些勉为其难。而且届时的RFID应用对数据安全的要求也将会提升,所以,它还需要通信运营商能够提供更为强大的通信服务支持。
山东省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钱恒在接受《通信产业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从技术上讲,未来的RFID技术应用需要3G技术的支持。3G技术能够以更为低廉的价格和更安全的机制为移动和固定用户提供高速数据传输,而且可以支持丰富多彩的数据服务。3G的发展在解决了标准和技术问题之后,最大的瓶颈就在于应用,如何开发出有经济效益的产品和用途来吸引客户使用3G,成了众运营商最为关心的问题。而RFID潜在的广阔应用市场,正是3G产业链上众多制造商、运营商和内容供应商所梦寐以求的新的增值服务增长点。
可以想见,RFID与3G的结合的确是一种比较完美的解决方案。在这一价值链条上,内容提供商提供详实的商品数据信息,服务供应商提供丰富的应用平台与程序,电信设备供应商开发高性能的手机终端产品和电信设备,电信运营商则架起RFID所承载数据的高速通道。
同时,钱恒指出,在这一结合过程中,相关标准的制定是关键,通过标准化可以让更多的参与者加入到正在形成的价值链中来。
RFID的产业链所要涉及的环节可谓浩繁无比,加之其诱人的市场应用远景,因此对于它的标准化工作来说注定要费些周折,而事实上也正是如此。
世界范围内,目前针对RFID的物流应用存在两种编码体系,一个是日本UID中心(Ubiquitous ID)提出的UID编码体系,支持这一阵营的有日本电子厂商、信息企业和印刷公司等。另一阵营是由美国的“EPC(电子产品代码)环球协会”提出的EPC电子产品编码标准。沃尔玛、英国Tesco等100余家欧美流通企业都是EPC的成员,同时,这一标准由美国IBM公司、微软等进行技术支撑。
这两种标准在使用的无线频段、信息位数和应用领域等多有不同。据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设备检测处主任工程师常若艇向记者介绍,日本已在950-956MHz频段进行了RFID的技术实验,而美国则选择了902MHz-928MHz频段,RFID在欧盟国家可使用865MHz-868MHz共3MHz频谱。另外,日本的电子标签的信息位数为128位,而EPC标准的位数为96位。可以看出,各方阵营在利益的驱使下已经导致了RFID标准产品通用性的缺失,这也将演变成为RFID今后发展的一大障碍。
由于各国在无线电频谱规划上的不同,如何结合各自的国情,做出既能够和国际标准接轨,又能够对现有无线电业务影响最小的无线电频谱规划和无线电技术管理规定,已经成为RFID标准制定的难点之一,这一点在我国也不例外。
此前有消息称,鉴于我国目前电子标签相关国家标准的制定机构之间工作重复,为保证电子标签技术和管理规范有序发展,确保正在制定中的相关电子标签标准之间协调一致,电子标签国家标准工作组的相关工作已经暂停。
事实并非如此。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秘书长谢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RFID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正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统一规划管理下有序地进行着。她进一步谈到,RFID电子标签频段分为低频、高频、超高频等,我国目前在标准制定中最为关心的是基于国际标准ISO18000的超高频部分。ISO18000-6(860MHz-960MHz空中接口通信的参数,主要定义860MHz-960MHz频率下的物品管理用RFID的物理层、抗冲突系统和协议参数。)已经定稿,我国有关机构已经把该最终讨论稿同步转化为国标草案,在明年,将根据ISO18000标准的出版和公布正式转化为国家标准,当然,期间还要结合我国国情做出适当修改。
钱恒也向记者表示,目前我国正处于跟踪ISO18000的阶段,如果ISO18000标准得到最终通过,我国的RFID国家标准的制定进程肯定会随之加快,一概而论地说中国RFID国家标准尚悬而未定或中国要制定自己的RFID国家标准都是片面的。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某位内部人士也对记者否认了RFID国家标准制定被叫停的说法。从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传来的消息,有关RFID在900MHz频段应用的电磁检测工作已经基本完成,相关报告将在未来的1-2个月内出炉,其检测结果将是制定我国RFID标准的重要依据之一。
一切都在表明,我国的RFID国家标准的研究与制定工作正在保持着与全球的同步。而对于RFID技术本身而言,也只有通过了标准化这一关,它才能够有机会迎来属于自己的“花样年华”。
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购物中心的老板们会忽然发现,自己的生意越来越难做了,因为他们面对的是一群十分“精明”的顾客--在选购中意的商品时,购物者能够瞬间知晓在其他商场中同种产品的报价,而更让人头疼的是,此时某个商家正在以半价对该产品进行销售。
那么,是什么赋予了购物者如此的神通?答案就是RFID(无线射频识别)。
一、RFID可以做什么?
RFID就是一种利用电磁场或电磁波为传输手段的无接触自动识别技术,一个标准的RFID系统由标签和读写器组成。标签是RFID系统中的信息载体,附着在待识别物体的表面,存储着对应于目标的信息,如功能特性、性能指标等;读写器是RFID系统中的信息采集设备,负责从标签中读取信息或向标签中写入信息,读写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
其实RFID技术的出现由来已久。早在二战时它就被美军用于战争中识别自家和盟军的飞机。进入民用后,RFID技术更是表现出了无限广阔的应用空间。从德州仪器在1991年把RFID技术应用在畜牧业中开始至今,RFID技术已经在很多领域中得到了应用,例如:铁路运输、物流管理、生产线自动化管理、电子门票等等。
RFID概念在近期成为焦点还有赖于零售大鳄沃尔玛的大力推动。在2003年的时候,沃尔玛出台了一项决议,要求其前100家供应商在2005年1月之前向其配送中心发送货盘和包装箱时使用RFID技术,2006年1月前在单件商品中使用这项技术。同时,一些跨国巨头如IBM、微软、诺基亚等也高调进入相关解决方案的开发当中。
RFID在国外部分领域成功的商用,也给予了后来的开发者以信心。如在荷兰鲜花定购市场中,每天有3.7万笔交易要处理,通过对10万个花篮贴上RFID电子标签,大大提高了处理速度,使定购准确率提高到99%。在我国也有着RFID的身影,如城市出租车管理和产品管理等。
目前的RFID已经深透到了商业、工业、运输业、物流管理、医疗保险、金融和教学等众多领域,而在本文开始所提及的应用,则仅仅是RFID在未来的“海量”应用之一。当然,这种应用的实现离不开相关移动数据网络和终端的支持。而在人们的心目中,最好的应用终端就是手机。据悉,诺基亚和西门子已经相继开发出了支持RFID技术的手机终端。那么,什么样的网络能够更好地支持RFID在未来当中的应用呢?
二、与3G共舞
与其他无线技术所定位的应用领域相比,RFID的胃口无疑显得“贪婪”了许多。而与它所要实现的某一特定功能相对应,在快速、频繁地数据交互下,其数据流量也会相当可观,由此,势必将对无线数据通信的网络带宽提出更高的要求。以目前移动通信的GSM/GPRS、CDMA所支持的数据流量来看,确实有些勉为其难。而且届时的RFID应用对数据安全的要求也将会提升,所以,它还需要通信运营商能够提供更为强大的通信服务支持。
山东省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钱恒在接受《通信产业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从技术上讲,未来的RFID技术应用需要3G技术的支持。3G技术能够以更为低廉的价格和更安全的机制为移动和固定用户提供高速数据传输,而且可以支持丰富多彩的数据服务。3G的发展在解决了标准和技术问题之后,最大的瓶颈就在于应用,如何开发出有经济效益的产品和用途来吸引客户使用3G,成了众运营商最为关心的问题。而RFID潜在的广阔应用市场,正是3G产业链上众多制造商、运营商和内容供应商所梦寐以求的新的增值服务增长点。
可以想见,RFID与3G的结合的确是一种比较完美的解决方案。在这一价值链条上,内容提供商提供详实的商品数据信息,服务供应商提供丰富的应用平台与程序,电信设备供应商开发高性能的手机终端产品和电信设备,电信运营商则架起RFID所承载数据的高速通道。
同时,钱恒指出,在这一结合过程中,相关标准的制定是关键,通过标准化可以让更多的参与者加入到正在形成的价值链中来。
RFID的产业链所要涉及的环节可谓浩繁无比,加之其诱人的市场应用远景,因此对于它的标准化工作来说注定要费些周折,而事实上也正是如此。
世界范围内,目前针对RFID的物流应用存在两种编码体系,一个是日本UID中心(Ubiquitous ID)提出的UID编码体系,支持这一阵营的有日本电子厂商、信息企业和印刷公司等。另一阵营是由美国的“EPC(电子产品代码)环球协会”提出的EPC电子产品编码标准。沃尔玛、英国Tesco等100余家欧美流通企业都是EPC的成员,同时,这一标准由美国IBM公司、微软等进行技术支撑。
这两种标准在使用的无线频段、信息位数和应用领域等多有不同。据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设备检测处主任工程师常若艇向记者介绍,日本已在950-956MHz频段进行了RFID的技术实验,而美国则选择了902MHz-928MHz频段,RFID在欧盟国家可使用865MHz-868MHz共3MHz频谱。另外,日本的电子标签的信息位数为128位,而EPC标准的位数为96位。可以看出,各方阵营在利益的驱使下已经导致了RFID标准产品通用性的缺失,这也将演变成为RFID今后发展的一大障碍。
由于各国在无线电频谱规划上的不同,如何结合各自的国情,做出既能够和国际标准接轨,又能够对现有无线电业务影响最小的无线电频谱规划和无线电技术管理规定,已经成为RFID标准制定的难点之一,这一点在我国也不例外。
此前有消息称,鉴于我国目前电子标签相关国家标准的制定机构之间工作重复,为保证电子标签技术和管理规范有序发展,确保正在制定中的相关电子标签标准之间协调一致,电子标签国家标准工作组的相关工作已经暂停。
事实并非如此。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秘书长谢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RFID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正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统一规划管理下有序地进行着。她进一步谈到,RFID电子标签频段分为低频、高频、超高频等,我国目前在标准制定中最为关心的是基于国际标准ISO18000的超高频部分。ISO18000-6(860MHz-960MHz空中接口通信的参数,主要定义860MHz-960MHz频率下的物品管理用RFID的物理层、抗冲突系统和协议参数。)已经定稿,我国有关机构已经把该最终讨论稿同步转化为国标草案,在明年,将根据ISO18000标准的出版和公布正式转化为国家标准,当然,期间还要结合我国国情做出适当修改。
钱恒也向记者表示,目前我国正处于跟踪ISO18000的阶段,如果ISO18000标准得到最终通过,我国的RFID国家标准的制定进程肯定会随之加快,一概而论地说中国RFID国家标准尚悬而未定或中国要制定自己的RFID国家标准都是片面的。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某位内部人士也对记者否认了RFID国家标准制定被叫停的说法。从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传来的消息,有关RFID在900MHz频段应用的电磁检测工作已经基本完成,相关报告将在未来的1-2个月内出炉,其检测结果将是制定我国RFID标准的重要依据之一。
一切都在表明,我国的RFID国家标准的研究与制定工作正在保持着与全球的同步。而对于RFID技术本身而言,也只有通过了标准化这一关,它才能够有机会迎来属于自己的“花样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