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识别新争论:应该何时“销毁”RFID芯片
货物用的无线标签虽然还有段路,主要是成本考虑而不是零售商的意愿,但有朝一日正式上路时,消费者可能还得跟零售商争吵,何时要把芯片关闭销毁。
不论是用商店或者是不相关的第三者的机器,都可以读取RFID标签──除非产品制造厂商将它关闭。
想像你去购买一台9000美元的液晶电视,当你走到柜台的同时商品已经扫瞄完毕,这样的购物观念可能让你觉得相当先进,但是再想想,如果不相关的路人甲拿台阅读机就可以知道你后车厢里买的是什么东西呢?同样的,你可能也不希望自己到超级市场购物回家途中,让人窥知你买了什么东西。
这种追踪标签什么时候才会关闭?目前的确存在有“销毁”(Kill)的指令。这个想法是,当购物者通过某一点后,任何活动中的RFID芯片就会自动关闭。
问题还是存在:为何离开超商后还可让RFID继续作用?超商这么做合法吗?
RSA实验室的首席科学家兼总监BurkKaliski认为,有很多有力的证据显示不杀死芯片可能比较好。不过这并不表示它是永远开启的,相较于一般芯片这有点像“休眠芯片”(zombiechips)──芯片是有效的,但没开启之下不会有任何活动。
当芯片离开店面之后,它们可能从“非私人”转为“私人”,所以芯片还是完整的,而且在特定的距离内可以回到可读取的状态,但其他时候则无法被商店所读取。
若引进销毁指令则会“有损创新”,Kaliski表示,而且“反而变得缺乏生产力”。暂时让标签休眠的确有其用处。例如,要把商品回收比较容易,一些瑕疵或危险的商品要回收也会很简单,而在药品的流通上,以RFID来扫描可能危险的药品成分也有助于提高安全。
但光是这样就够了吗?
根据隐私保护团体“消费者反超市侵犯隐私”(CASPIAN/ Consumers AgainstSupermarketPrivacy Invasion and Numbering)的KatherineAlbrecht表示,此法必弊多于利:“若是让芯片原始制造商可以重新启动它…这可能(比自毁式芯片)更危险。如果你认为芯片已经死了,就不会有保护自己隐私的意识。”
BT自动ID服务的营销总监GeoffBarraclough表示,个人隐私问题在商品级的标签上比较有疑虑,但货柜级的标签较不会有问题。“在供应链里所用的RFID,没有隐私权的问题。”
消费者可能比较不用担心有人偷窥RFID所泄露的信息,但是公司企业可能就不一样了。随着远距离RFID设备的问世,不肖店家或供应商可能借此了解谁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移动过商品。(郭和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