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计算机安全
  • 2022年1月7日,由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安全专委会指导,计算机安全专委会安全运营工作组、北京启明星辰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承办的“2022年网络安全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安全运营分论坛”在北京顺利召开。
    01/10
  • 行李箱和手袋设计公司Vera Bradley Inc周三表示,公司已经开始调查门店支付卡安全漏洞事故。9月15日,Vera Bradley收到执法部门的警示信息后,公司在计算机安全公司的协助下立即启动调查程序,目前风险已被消除。
    10/13
  • 近日,记者在成都专访了这名年轻的黑客张瑞冬。在他看来,“白帽子”们最大的优势,就是通过模拟恶意黑客的攻击方法,监测网络系统的实际安全性,提前发现漏洞或缺陷,并进行必要的修补。
    06/29
  • 杭州的数码玩家陈卓最近给家里整了一套联网灯泡,自从三个小小的灯泡进家门后,陈卓的生活忽然就变得有趣起来,他可以用手机调灯泡颜色,设置各种模式,比如客厅模式时灯亮一点,阅读模式时灯光柔和一点。早起的时候闹钟不用响,能设置灯光慢慢亮起来的模式唤醒自己。   传统家居产品加速智能化   陈卓用的这套联网灯泡叫Philips Hue,是飞利浦公司的新产品。灯泡通过无线桥接器连上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用户可以随时用手机来调整灯光强弱,控制开关时间,还可以设置成感应模式,通过确定用户的地理位置来调节灯光,比如当用户快到家的时候灯自动亮起,离家的时候灯又自动关闭。   联网灯泡其实是时下流行的“智能家居”的一种,传统家电行业正在加快智能化的步伐,除了最初的智能电视,更多的家电智能化产品相继落地。此前,海尔、长虹、海信、美的、TCL等传统家电厂商,已经开发了智能冰箱、智能空调、智能洗衣机、智能热水器、智能空气净化器等产品。   杭州的鸿雁电器也正在开发整套智能家居系统,通过手机客户端操控灯光开启的亮度等级,自动探测自然光以调节灯具亮度,自动打开关闭窗帘,实时监控各类安防探测器、摄像头等,远程管理家里的各种家电等。   安全和兼容性是两大掣肘   不过,这些新奇特的智能家居产品真正走进人们生活,恐怕还要面对诸多问题。   首先是安全。此前,国外一家计算机安全研究公司发现了一种新型的僵尸网络,感染联网的家电设备并发送了数十万封恶意电子邮件,这是首例被证实的基于智能家居的网络攻击行为。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市面上销售的智能家电设备,几乎都没有主动的安全保护措施,它们如果遭到黑客入侵,处理起来的难度要高于电脑和智能手机,因为这些设备大多没有屏幕,难以获得设备遭到攻击的信息。   更重要的问题是,目前消费者能见到的智能家电产品,可能来自于不同企业,缺乏统一的产品标准,造成各自产品互相不兼容。而要形成一个智能家居系统,需要统一的控制平台。   4月下旬,小米发布小米智能路由器,这款路由器被认为更像是智能家居的控制中心,是一个让电视、手机、电脑、厨电等智能家电互联互通的小型服务器。小米等互联网公司试图通过路由器来布局智能家居方向,一些传统家电厂商也在研发各自的智能家居控制平台,此外,还有创业公司也在推出智能家居的通信设备和App。   此前,浙江省内一家智能家居服务商的相关负责人就表示,智能家居
    05/05
  • “云时代下的信息防泄漏(ILP)技术变革与创新研讨会”4月27日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次研讨会由中国计算机安全专业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北京鼎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举办,聚焦“云计算”背景下的信息防泄漏。
    05/02
  • 近日,国家金卡工程IC卡产品信息安全测评中心(简称IC卡安全测评中心)在北京正式挂牌成立。IC卡安全测评中心是由国家金卡工程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授权原信息产业部计算机安全技术检测中心组建而成的,是从事IC产品信息安全测评的专业机构。
    04/23
  • 4月8日,国家金卡工程IC卡产品信息安全测评中心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该中心由国家金卡工程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授权信息产业部计算机安全技术检测中心组建成立,是从事IC卡产品信息安全测评的专业机构。
    04/10
  • Futako软件工程公司日前宣布,已取得Tesline-Service S.R.L.在中国及日本市场的代理权,并结合智能卡及Rohos Logon Key,推出具有远程计算机登入的智能卡解决方案,未来用户可透过芯片卡直接登入,或是配合ID/密码双重保护来登入Windows,不仅可配合单机登入,亦可配合Windows远程登入功能,是结合芯片卡科技的计算机安全解决方案。
    03/26
  • 在2006年8月份拉斯维加斯举行的计算机安全会议上,德国DN-Systems计算机安全公司的研究员LukasGrunwald使用自己开发的RFDump开源软件包和RFID读写器,将他个人德国护照上的RFID标签进行复制,然后将信息写入附有RFID芯片的智能卡上。这个示范引起了有关各方面的关注。
    04/16
  • RFID安全问题成为计算机安全专家、学者和黑客等感兴趣的话题,他们公开肯定RFID技术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首先,阿姆斯特丹Vrije大学的研究者称无处不在的RFID应用有可能会加快恶意病毒和网络"蠕虫"的传播。经过一连串的口水战和反思,这一说法被证明是极大地夸大事实。另一场纷争便是电子护照的复制问题,结果证明这也仅仅是一场纷争而已。黑客们鼓吹他们可以将电子护照中芯片所存储的数据复制到另一个独立的芯片上,很多主流技术媒体都相信他们。但实际上,由于很多原因,复制电子护照的芯片并不等于黑客能轻易地将复制的信息集成进假冒的护照里。
    03/04